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证候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根据新近罗马Ⅲ标准,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未分型等四型。其中,临床上以腹泻型(IBS-D)最为常见,约占40%~45%。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泄泻”、“腹痛”等范畴。中医治疗IBS相对于目前西医对症治疗更具有优势,而辨证则是治疗的关键,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近年来对IBS证候学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中草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全面收集国内外有关中草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63篇文献,包括14150例病人,其中样本量(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最大为234例,最小的为40例,平均87例。因干预措施复杂多样,仅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中药干预有明显疗效,其痊愈率为(50.80±24.70)%,总有效率为(90.68±7.30)%,优于西药干预的(28.85±17.77)%及(71.07±11.38)%,其复发率(18.99±10.61)%也明显低于西药干预组(52.25±18.42)%;对腹痛、腹胀、腹泻三大主要症状的疗效也优于西药干预组。结论:中草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明显疗效,在总体症状痊愈率、总有效率、症状积分改善及复发方面均优于西药干预及安慰剂组,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宗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2)
肠易激综合征(IBS),又称结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黏液性肠炎、痉挛性结肠炎等,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与排便有关的腹痛、腹胀、腹泻及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大便急迫不尽感、黏液便、水样便等。IBS的发病机理与精神因素、肠道动力学改变、结肠分泌和吸收功能改变、饮食因素、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由于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未明,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78例,均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9.5岁;病程1~15年,平均8年。对照组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9.5岁;病程1~13年,平均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有腹痛腹泻泻后痛减、腹胀、排便不尽、排便紧迫感、焦虑等临床症状。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罗马Ⅱ标准制订。在近1年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持续或间接发作至少3个月,并有以下三项特征中的两项,(1)排便后缓解... 相似文献
4.
温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温针治疗,对照组54例予以思密达冲剂;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能有效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复方谷氨酰胺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将59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曲美布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曲美布汀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腹痛、腹泻及综合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IBS安全、有效,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PGE2)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治疗前后数据变化,探讨针灸单穴足三里或天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机理。方法:随机收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灸单穴足三里穴和天枢穴,治疗期间,配合口服补脾益肠丸安慰剂治疗;对照组1组,30例,采用口服补脾益肠丸,每日腹泻超过4次者,加服思密达。连续治疗2疗程后,通过分析PGE2和VIP的检测结果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针灸足三里组与天枢组治疗前后VIP、PGE2均有显著性差异:补脾益肠丸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灸足三里组与天枢组治疗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足三里治疗腹泻型肠易综合征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具有廉、便、验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验证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并分别用辨证论治(中药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治疗,疗程4周。结果 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腹痛程度积分、排便满意度积分、生活干扰积分以及BSS(IBS病情变化积分表)总积分4个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P<0.05);总体疗效上,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165/173)和81.3%(143/1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腹痛的评价: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49/173)和70.3%(121/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性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每天排便的最多次数、10天中排便急迫感的天数和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3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1,P<0.05)。 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IBS-D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健脾疏肝除湿化瘀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健脾疏肝、除湿化瘀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D)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125例IBS-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采用以健脾疏肝、除湿化瘀立法的方药,随证加减;中成药组采用肠胃康颗粒、固本益肠片、补脾益肠丸、参苓白术丸辨证用药;西药组采用匹维溴胺50 mg、谷维素10 mg、培菲康420 mg,均每天3次口服;3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国际通用的SF-36生存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 是一种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1].IBS在中医学属"泄泻"、"腹痛"等范畴.2007年1月-2009年7月,笔者采用针灸治疗IBS患者5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