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宗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2)
肠易激综合征(IBS),又称结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黏液性肠炎、痉挛性结肠炎等,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与排便有关的腹痛、腹胀、腹泻及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大便急迫不尽感、黏液便、水样便等。IBS的发病机理与精神因素、肠道动力学改变、结肠分泌和吸收功能改变、饮食因素、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由于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未明,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78例,均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9.5岁;病程1~15年,平均8年。对照组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9.5岁;病程1~13年,平均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有腹痛腹泻泻后痛减、腹胀、排便不尽、排便紧迫感、焦虑等临床症状。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罗马Ⅱ标准制订。在近1年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持续或间接发作至少3个月,并有以下三项特征中的两项,(1)排便后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PGE2)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治疗前后数据变化,探讨针灸单穴足三里或天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机理。方法:随机收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灸单穴足三里穴和天枢穴,治疗期间,配合口服补脾益肠丸安慰剂治疗;对照组1组,30例,采用口服补脾益肠丸,每日腹泻超过4次者,加服思密达。连续治疗2疗程后,通过分析PGE2和VIP的检测结果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针灸足三里组与天枢组治疗前后VIP、PGE2均有显著性差异:补脾益肠丸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灸足三里组与天枢组治疗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足三里治疗腹泻型肠易综合征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具有廉、便、验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验证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并分别用辨证论治(中药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治疗,疗程4周。结果 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腹痛程度积分、排便满意度积分、生活干扰积分以及BSS(IBS病情变化积分表)总积分4个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P<0.05);总体疗效上,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165/173)和81.3%(143/1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腹痛的评价: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49/173)和70.3%(121/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性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每天排便的最多次数、10天中排便急迫感的天数和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3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1,P<0.05)。 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IBS-D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健脾疏肝除湿化瘀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健脾疏肝、除湿化瘀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D)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125例IBS-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采用以健脾疏肝、除湿化瘀立法的方药,随证加减;中成药组采用肠胃康颗粒、固本益肠片、补脾益肠丸、参苓白术丸辨证用药;西药组采用匹维溴胺50 mg、谷维素10 mg、培菲康420 mg,均每天3次口服;3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国际通用的SF-36生存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是指一组排便异常,腹痛、腹胀,又缺少形态学生化学异常的症候群。是慢性、易反复的消化道常见病。我们自2004年3月~2007年2月,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联合金双歧治疗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加味联合金双歧治疗,对照组采用思密达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01%,对照组有效率为71.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月后随访治愈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金双歧对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的D-IBS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疏肝饮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胃动素和胆囊收缩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疏肝饮煎剂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胃动素(MOT)、胆囊收缩素(CCK)的影响.方法 番泻叶灌胃和束缚结合造模,以大中小剂量的疏肝饮煎剂治疗,得舒特为对照药物.测定大鼠稀便级及血清和结肠黏膜中MOT、CCK的含量.结果 大中剂量的疏肝饮可以明显改变大鼠的稀便级;得舒特和疏肝饮煎剂都可以明显降低结肠黏膜中CCK的含量,MOT在血浆和结肠黏膜中无显著变化.结论 疏肝饮煎剂可以缓解大鼠的腹泻,并对CCK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提示中药可以有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并与调节胃肠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及受体1表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IBS模型后,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与其受体1(VPAC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VIP与VPAC1蛋白、mRNA表达均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组结肠组织VIP与VPAC1蛋白、mRNA的表达则下调(P<0.01)。结论:痛泻要方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与结肠组织VIP与VPAC1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腹安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安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用腹安汤,对照组用匹维溴胺,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VIP、SP水平。另选20例体检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VIP、SP水平在治疗组用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组用药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安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VIP、SP的分泌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