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13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41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曲美布汀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在培菲康胶囊治疗基础上,对照1组50例给予曲美布汀治疗,对照2组52例行单纯穴位针刺治疗,联合治疗组56例曲美布汀联合穴位针刺治疗。3组均治疗8周,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明显优于单用曲美布汀(78.40%)或穴位针刺组(82.69%),而且临床症状复发率35.84%明显低于2个对照组(73.36%、79.07%)。两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布汀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是可选择和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12例用乌梅丸按辨证施治原则加减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痊愈62例,显效21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4%。结论:乌梅丸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四逆痛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四逆痛泻方高剂量组和四逆痛泻方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番泻叶冲剂灌胃及夹尾刺激建立IBS-D大鼠模型。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5-HT、IL-1β的含量及结肠组织VI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5-HT、IL-1β的含量及结肠组织VI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5-HT、IL-1β的含量及结肠组织VIP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四逆痛泻方通过降低5.HT、IL.1B和VIP的含量,使肠道的动力和敏感性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恢复正常.恢复胃肠道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IBS-D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手段多以改善症状为主,近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文章就近20年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1BS—D的临床治疗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作简要总结,以期对后期临床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5.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础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腹痛、腹胀,解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笔者应用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疏肝饮煎剂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胃动素(MOT)、胆囊收缩素(CCK)的影响.方法 番泻叶灌胃和束缚结合造模,以大中小剂量的疏肝饮煎剂治疗,得舒特为对照药物.测定大鼠稀便级及血清和结肠黏膜中MOT、CCK的含量.结果 大中剂量的疏肝饮可以明显改变大鼠的稀便级;得舒特和疏肝饮煎剂都可以明显降低结肠黏膜中CCK的含量,MOT在血浆和结肠黏膜中无显著变化.结论 疏肝饮煎剂可以缓解大鼠的腹泻,并对CCK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提示中药可以有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并与调节胃肠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电针结合健脾调神法与单纯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寻找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运用自然数随机排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结合健脾调神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电针针刺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根据IBS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计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针结合健脾调神法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较单纯电针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米氮平联合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米氮平联合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腹痛、腹泻、腹胀及症状总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腹痛、腹泻、腹胀评分、症状总评分和HAMD、HAMA评分分别(9.23±1.03)、(11.04±0.95)、(4.62±0.57)、(24.17±1.08)、(20.28±1.72)、(17.92±1.76)分,治疗后分别为(1.92±0.53)、(0.74±0.38)、(0.58±0.23)、(3.06±1.19)、(3.75±0.35)、(4.01±0.28)分;对照组治疗前以上指标分别为(9.54±1.12)、(11.47±1.86)、(4.73±0.62)、(23.84±2.21)、(20.53±0.36)、(16.88±0.51)分,治疗后分别为(3.32±0.46)、(2.92±0.33)、(1.96±0.24)、(5.36±1.27)、(7.38±0.47)、(7.14±0.33)分;治疗组总有效率(83.87%)高于对照组(63.33%)(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氮平联合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可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躯体与精神症状,疗效优于单用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方法 将76例IB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胺片50 mg,口服,3次·d^-1;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主中药汤剂,早晚2次服用.2组均4周为1个疗程.采用IBS症状积分表(BS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IBS-D病情变化积分的情况.停药3个月后对痊愈和显效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复发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腹痛、腹胀、腹泻、黏液便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的单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停止服药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18.2%的患者IBS-D复发或加重,对照组46.1%的患者IBS-D复发或加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IBS-D能有效地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及改善主要单项症状,远期疗效也较稳定,复发率低,较单用西药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脾胃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泄泻"范畴,近年来发病率增高,西药疗效欠佳。中医外治法在IBS-D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多种外治法如针刺、灸法、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灌肠、耳穴贴压等单法及联合外治法等均取得较好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文章旨在论述IBS-D的多种中医外治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