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MRI、CT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36例DAI病例的常规MRI、CT检查资料,结合病理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诊断20例,MRI诊断31例。CT、MRI对DAI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55%(20/36)、86%(31/36),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CT检查共发现病灶36个,MR检查(T1WI、T2WI、FLAIR序列)发现病灶分别为97个、115个、147个,CT与MR各序列发现病灶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常规MRI、CT检查是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基本检查方式。常规MRI检查对DAI的诊断价值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2.
洪斌  范睿  黄春梅 《山东医药》2010,50(22):32-32
2009年2-11月,我们对1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进行MRI检查。现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以明确DAI的MRI特点。 资料分析:本组男12例,女2例。年龄16~58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9例,暴力外伤2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型(GCS评分≤8分)9例,中型(GCS评分9一12分)4例,轻型(GCS评分13~15分)1例。MRI检查方法:伤后3h~7d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3.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病情复杂、伤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我科自2002年6月-2008年3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脑DAI的住院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瑞 《浙江创伤外科》2010,15(2):147-147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轴索损伤,患者伤情一般较重.是外伤后长期昏迷和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本院采用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5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D的MRI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DAI22例,均做MRI扫描。结果22例中共发现50个病灶,其中包括大脑白质32个病灶,小脑3个病灶,胼胝体8个病灶,脑桥2个病灶,大脑脚3个病灶,延髓2个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结论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n=17,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35.4岁,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和B组(n=15,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34.6岁,年龄和性别分布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外加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CS评分,生理指标(MBP、RR、HR),血气指标(pH、PaO2、PaCO2、SaO2)和预后指标.结果 治疗后GCS评分B组痊愈率明显高于A组;B组监测的生理指标及血气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B组生存率66.66%,高于A组47.06%(P<0.01);B组病死率33.33%,显著低于A组52.94%(P<0.01).结论 常规综合治疗加机械通气在目前缺乏对DAI特异性治疗方法的前提下,不失为治疗DAI的有效手段,对DAI的预后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和MR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结果:CT显示4个病灶,MRI显示41个病灶,23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仅有MRI的10%.结论:MRI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CT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MRI可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表现符合DAI的病例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MRI表现为中线未见移位,85.2%病灶较小且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损伤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患者,本病常伴有其他类型脑部损伤。结论MRI是DAI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外伤病史和临床表现,能对DAI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由Adams等于1982年正式命名,用于描述头部外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是头部伤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能较精确客观地反映脑干不同水平的功能状态,故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67例DAI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BAEP在DAI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永胜 《河北医药》2010,32(2):142-14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治疗6个月后GOS评分为良好23例(17.96%)、中残23例(17.96%)、重残25例(19.53%)、植物生存11例(8.59%)、死亡46例(35.93%)。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死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11名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积极合理的治疗能提高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