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完全免费   7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绞股蓝皂苷脑干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绞股蓝皂苷对脑干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犬脑干缺血模型。在缺血前3h,经十二指肠灌注给予绞股蓝皂苷0.15g·kg-1。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病理(光镜及电镜)恢复率、磷脂酶A2(PLA2)和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在基底动脉夹闭后1,3,6及12h,绞股蓝皂苷组BAEP及病理恢复率逐渐升高,PLA2活性逐渐降低(晚期突出),SOD活性逐渐升高(早期明显),与缺血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绞股蓝皂苷对犬脑干缺血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SOD活性及降低PLA2活性有关,早期以升高SOD活性为主,晚期以降低PLA2活性为主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眩晕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作用机制,并探索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作为眩晕病的疗效评定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采取针刺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BAEP变化情况。结果:有效率为86.67%。病人BAEP中Lat的Ⅰ、Ⅲ、Ⅴ波明显缩短(P〈0.05,P〈0.01);Amp的Ⅰ-Ⅰ′、Ⅲ-Ⅲ′、Ⅴ-Ⅴ′均明显升高(P〈0.05,P〈0.01),IPL除Ⅰ-Ⅲ外,Ⅲ-Ⅴ、Ⅰ—Ⅴ明显缩短(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情况,BAEP可作为眩晕病的疗效评定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豆状核变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患者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对6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于中西医结合驱铜治疗前后实行脑子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峰间期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主要表现为Ⅲ、Ⅴ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峰间期延长。患者经中西医结合驱铜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脑子听觉诱发电位亦显示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期较治疗前有显著好转。男女患者治疗前的异常率分别为21.97%和19.05%,治疗后降至9.09%和6.75%。结论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肝豆状核变性疾病不仅有辅助诊断价值,亦有疗效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方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突聋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TCD)脑血流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突聋患者BAEP的Ⅰ、Ⅲ、Ⅴ波波形及峰潜伏期(PL),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脑血流参数的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活血化瘀方药可改善突聋患者BAEP及TCD脑血流参数,进行BAEP、TCD检测可反映突聋患者内耳及脑干的神经功能和供血状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调任通督针法对脑梗塞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应用诱发电位分析脑梗塞针刺治疗前后BAEPⅠ波、Ⅲ波和Ⅴ渡潜伏期(PL)、Ⅰ~Ⅲ和Ⅲ~Ⅴ峰间潜伏期(IPL)的变化。结果:治疗组BAEPⅢ波和Ⅴ波潜伏期、Ⅰ~Ⅲ和Ⅲ-Ⅴ峰间潜伏期分别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任通督针法能改善脑梗塞患者脑干听觉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大鼠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促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重度颅脑损伤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探讨针刺对重度颅脑损伤促醒作用的机理.方法:使用自制弹簧式小型生物打击器制造大鼠闭合性弥漫性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h,48h,96h模型组,6h,48h,96h针刺治疗组7个组(n=6).治疗各时间亚组大鼠于造模后1小时开始取百会、水沟及双侧内关穴进行针刺促醒治疗,然后对各组定时以50Hz刺激率记录大鼠BAEP,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大鼠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后,其BAEP以Ⅲ及V波的PL和Ⅲ-V和I-V的IPL的延长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针刺促醒治疗后,同一时段治疗组Ⅲ及V波的PL及Ⅲ-V及I-V的IPL均较其同一时段模型组有所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促醒治疗可缩短颅脑损伤后BAEP各波的PL及IPL;BAEP作为较为客观的电生理指标,可用于颅脑损伤后观察及治疗的评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项针对假性延髓麻痹病人BAE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佳梅  高维滨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150-2151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BAEP的影响;方法:选取颈项部腧穴为主治疗多发性脑梗塞所致的假性球麻痹,设立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言语功能的改善及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项针可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和言语障碍,提高吞咽和言语功能分级,疗效评定优于对照组且项针能有效缩短假性球麻痹病人BAEP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重现和提高各波波幅;结论:针刺可能使参与电生理活动的神经元或神经纤雏数量增多而使波幅改善,使皮质下行纤维损伤所致运动神经元的一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得到改善。从而调节延迟的各波PL和IPL。  相似文献
8.
肝豆片Ⅰ号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肝豆片I号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32例HLD患者治疗前检测脑电图(VEEG)、肌电图(EMG)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于口服肝豆片I号治疗4周后,对治疗前有异常神经电生理改变的患者进行复查。结果:HLD患者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VEEG、EMG及BAEP的有效率依次为71.43%(5/7例)、70.00%(7/10例)、66.67%(20/30例),其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LD患者治疗前Ⅲ、Ⅴ波潜伏(PL)及I-Ⅲ、Ⅲ-Ⅴ、I-Ⅴ波峰间期(IPL)均较健康对照组延长(P<0.05,P<0.01);治疗后Ⅲ-Ⅴ、I-Ⅴ波IPL均有改善。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HLD有辅助诊断及疗效判断价值,肝豆片I号能改善HLD患者异常的神经电生理。  相似文献
9.
绞股蓝皂苷脑干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绞股蓝皂苷对脑干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犬脑干缺血模型。在缺血前3h,经十二指肠灌注给予绞股蓝皂苷0.15g·kg-1。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病理(光镜及电镜)恢复率、磷脂酶A2(PLA2)和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在基底动脉夹闭后1,3,6及12h,绞股蓝皂苷组BAEP及病理恢复率逐渐升高,PLA2活性逐渐降低(晚期突出),SOD活性逐渐升高(早期明显),与缺血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绞股蓝皂苷对犬脑干缺血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SOD活性及降低PLA2活性有关,早期以升高SOD活性为主,晚期以降低PLA2活性为主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医学“肾开窍于耳”的理论,我们分别测定了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20例慢性肾衰患者BAEP明显异常者13例,异常4例,主要表现为Ⅰ、Ⅲ、Ⅴ主波潜伏期(PLs)延长及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IPLs)延长;8例平均血液透析4.2月者透析前后同体比较,透析后Ⅲ、ⅤPLs和Ⅰ-Ⅲ、Ⅰ-ⅤIPLs缩短有显著性意义。各PLs及IPLs与生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BAEP测定及其动态观察为判断肾衰时内耳和听觉神经系统损害提供了客观指标,亦为中医“肾”与耳关系学说提供了电生理研究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