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完全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6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胆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体血清总胆汁酸(TBA)由肝脏合成并分解代谢,从而维持人体胆汁酸的相对稳定。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或患胆管疾病时可引起胆汁酸代谢障碍,使进入血中的胆汁酸含量显著升高,血清TBA升高与肝细胞损伤程度成正比。为此,笔者通过测定血清TBA,ALT,AST和τ-GT,以探讨其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比较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的指纹图谱。方法:利用TOFMS、HPIEJMS技术研究、比较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中肽类、胆汁酸类和胆红素类3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结果: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3类成分的指纹基本一致,但各成分间的相对含量有差异。结论:10批体外培育牛黄的指纹图谱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体外培育牛黄的质量稳定。4批天然牛黄的指纹图谱,尤其是胆汁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差异明显,说明天然牛黄由于来源不同,导致质量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3.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玉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0):2791-2792
血清胆汁酸(TBA)是在肝脏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分泌到胆囊中的一种有机酸。TBA是唯一的可同时反映肝脏分泌状态、合成与代谢、肝脏细胞损害3个方面的重要指标。健康人TBA储存量为3~4g,血清水平低,浓度恒定,每天循环8~12次,主要发生在进餐后。肝内胆汁酸向胆囊的主动运输可以促进水分和溶质的排出,有助于脂肪的乳化,血清中胆汁酸水平是反映肝脏损伤的灵敏指标。过去由于其检测手段复 相似文献
4.
5.
6.
7.
胆腑舒胶囊对实验性胆囊结石胆汁卵磷脂、总胆汁酸、黏蛋白及血清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胆腑舒胶囊对家兔实验性胆固醇结石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血清脂代谢指标在全自动生化仪上完成,胆汁中总胆固醇、总胆汁酸分别用硫磷铁法、磷钼酸比色法测定,胆汁中卵磷脂、黏2蛋白分别运用硝化-磷钼酸-氨萘磺酸法、磷钨酸沉淀-酚试剂法测定。结果:胆腑舒胶囊可有效降低血清TC、TG、LDL-C及胆汁中胆固醇、黏蛋白浓度,提高胆汁中总胆汁酸,卵磷脂含量。结论:胆碎舒胶囊能较好溶、排胆囊胆固醇结石,其机制与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致石性胆汁及纠正胆囊动力学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CP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基础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茵陈蒿汤组在基础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胆汁酸的变化;并设正常妊娠孕妇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新生儿状况及羊水污染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瘙痒症状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间瘙痒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茵陈蒿汤组血清胆汁酸较治疗前降低(P<0.01);与基础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基础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均较茵陈蒿汤组、正常对照组低(P<0.01);茵陈蒿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与正常对照组相当(P>0.05)。正常对照组羊水污染情况发生2例,基础组发生7例,茵陈蒿汤组发生5例。结论:茵陈蒿汤联合基础治疗干预ICP,有助于缓解瘙痒,降低血胆汁酸水平,改善新生儿出生情况,降低羊水污染率。 相似文献
9.
鸡胆汁与蛇胆汁中主要结合胆汁酸的含量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胆和蛇胆都是我国传统的胆汁性药材 ,常用于镇咳、祛痰、平喘、消炎以及治疗小儿高热、惊风及老人中风后遗症 ,半身不遂等 ,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1,2 ] 。但由于蛇类天然资源极为有限 ,蛇胆产量极小 ;并且由于近几年大量捕捉野生蛇 ,导致蛇类天然资源枯竭 ,不可能满足制药工业的实际需要。解决此问题只有两条途径 :一是提倡养蛇 ;二是寻找或研究其代用品 ,包括人造蛇胆和其他动物胆汁代替。然而 ,传统药材代用品的寻找或研制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化学组成必须相似 ,二是药理作用相同或相近。据张德桐等报道[3] ,鸡胆汁与蛇胆汁… 相似文献
10.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基础上,观察SSTF对大鼠血清及肝脏脂质水平、脂蛋白代谢酶,粪便胆汁酸代谢的影响.结果 与高脂对照组相比,SSTF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提高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LCAT的活性.SSTF能显著降低肝脏TC、TG含量,并能促进粪便中胆汁酸的排泄.结论 SSTF可能是通过增强LCAT的活性和促进粪便中胆汁酸的排泄而达到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