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5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完全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959篇 |
出版年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110篇 |
2007年 | 92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蒜素的降血脂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高脂饲料组(模型组)、大蒜素小、中、大剂量+高脂饲料组。测定大蒜素对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测定大蒜素对血清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LCAT)、心肌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活性的影响以及体外对肝脏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HMG-CoA)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离体胆固醇微胶粒形成实验。结果:大蒜素明显降低喂以高脂饲料小鼠血清TC,TG及LDL-C水平,提高HDL-C含量,且作用与大蒜素剂量呈正相关。大蒜素在不同程度上可升高血清LCAT,心LPL和HL的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肝脏HMG-CoA还原酶活性。大蒜素体外实验可抑制胆固醇微胶粒的形成。结论:大蒜素有显著的降血脂效应,其机理一方面可能是促进了脂蛋白之间的代谢与转化,另外可能是因为抑制了肠道胆固醇的吸收、减少了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促进了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的分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何首乌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TSG)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调脂作用。方法:高脂血症大鼠分别给予TSG 90,180 mg·kg-1,阿托伐他汀钙10 mg·kg-1和生理盐水2 mL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1周,同时设正常对照组。检测给药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检测给药后各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羟甲戊二酰辅酶A受体mRNA的表达量。结果:TSG给药1周,能够有效控制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TC和LDL-C升高,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并且能够增加LDLR的表达。结论:TSG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作用,是中药何首乌调节血脂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降低血清TC,LDL-C和AI的作用。其中,TSG对于LDL-C和AI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另接受2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束后各取空腹外周血20 mL贴壁选择法行EPCs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倒置显微镜、MTT法、Boyden小室等分别观察其对EPCs数量、集落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提高其克隆形成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迁移能力。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显著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头穴透刺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及机制.方法 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体针组,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变、血脂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以头电针治疗效果为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等均明显降低,头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头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结论 头穴透刺电针对缺血性中风作用显著,并能显著改善血流变、血脂多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甘油三酯(TG)、HDL-C和总胆固醇(TC)含量的影响。方法:观察52例单纯性肥胖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HDL-C和总胆固醇(TC)含量的变化。结果:患者体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体重明显减轻;患者治疗前后血甘油三酯(TG)、HDL-C和总胆固醇(TC)含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针刺可以减轻单纯性肥胖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体重并同时降血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铁皮石斛及铁皮枫斗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固醇(TC)的影响。 方法 :雄性ICR小鼠,分为9组:3个鲜铁皮石斛组(3,6,9 g·kg-1),3个铁皮枫斗组(0.45,0.90,1.35 g·kg-1),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联苯双酯滴丸)组。采用连续ig给予56°白酒65 d造成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每天给药后2 h ig酒精造模。末次给予乙醇12 h后取血,测定血清ALT,AST,TC。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ALT,AST,TC明显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鲜铁皮石斛(3 g·kg-1)和铁皮枫斗(0.45 g·kg-1)能降低血清ALT。鲜铁皮石斛(3,6 g·kg-1)与铁皮枫斗(0.45 g·kg-1)能降低血清AST,TC。铁皮枫斗(0.90,1.35 g·kg-1)能降低血清AST。 结论 :铁皮石斛和铁皮枫斗均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相关指标(ALT,AST,TC)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参和山楂提取物的调脂作用机制及其相互作用。方法以正交设计L16(215)制备丹参和山楂提取物的含药血清,采用两性霉素B细胞模型和RT-PCR方法,观察含药血清对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和BRL肝细胞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丹参75%乙醇提取物和丹参氨水提取物在两性霉素B细胞模型实验中均能明显增加吸光度(A)值,同时亦能明显增加BRL肝细胞CYP7AmRNA表达,而单独应用山楂各提取物对胆固醇代谢未见直接的作用,但对丹参各提取物有协同作用。结论丹参提取物能够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和增加CYP7AmRNA表达发挥调血脂作用,而山楂提取物和丹参提取物合用可产生有益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茵陈五苓散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作用机理。方法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茵陈五苓散组、绞股蓝组。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1个月后分别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主动脉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bcl-2 mRNA的表达。结果茵陈五苓散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维持主动脉组织结构,下调基因bcl-2 mRNA的表达均优于绞股蓝。结论茵陈五苓散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下调相关基因bcl-2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何首乌二苯乙烯苷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SG)调节胆固醇代谢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el-7402细胞株,待细胞长满80%后无血清培养基饥饿细胞24h,分别加入1、10、100μM的二苯乙烯苷及10μM的阿托伐他汀,RT-PCR检测给药24h后细胞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β-羟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CCR)、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的基因表达.结果:和空白对照组相比,二苯乙烯苷组能明显升高肝细胞表面LDLR的表达(P<0.05,P<0.01),二苯乙烯苷中、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二苯乙烯苷组与阳性药组均增加细胞HMGCOAR表达,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阿托伐他汀组降低ACAT的表达(P<0.05),二苯乙烯苷组则无明显作用;阿托伐他汀组Cyp7A1表达高于二苯乙烯苷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二苯乙烯苷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及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而起到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苜蓿提取物对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苜蓿皂苷对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预防和干预作用.方法:给小鼠预防给药14天,末次给药2h后腹腔一次性注射蛋黄乳液,造成高脂血症模型,4h后干预给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苜蓿皂苷对血清总胆固醇(TCH)和甘油三酯(TG)的影响.结果:苜蓿皂苷能够降低高脂血症血清中TCH,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苜蓿皂苷能够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TG,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苜蓿提取物有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