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0篇 |
完全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799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胃溃疡中医证型与胃镜像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镜下不同中医证型胃溃疡镜像典型表现,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确定胃溃疡患者150例,填写问卷,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胃溃疡分为四种基本证型:肝胃气滞、脾胃湿热、脾胃气虚、胃阴亏虚。内镜检查观察胃黏膜色泽形态变化。结果:胃镜下溃疡面积四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肝胃气滞患者胃黏膜水肿,溃疡面覆白苔为主;脾胃湿热患者胃黏膜水肿,溃疡色泽黄,溃疡上覆黄苔为主;脾胃气虚患者黏膜水肿、溃疡色泽白,溃疡上覆白苔为主;胃阴亏虚患者黏膜溃疡色泽黄,溃疡面上覆白苔为主。结论:胃镜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间必然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与规律性,这些规律对于胃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按压内关穴减轻胃镜检查中79例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指压内关穴在胃镜检查操作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穴位按压组79例及常规检查组80例,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对穴位按压组予以按压患者右手内关穴位,常规组行常规检查.结果:穴位按压组与常规检查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程度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果:胃镜检查过程中指压内关穴位可以减轻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认为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31例残胃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几年来残胃癌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现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2006年收治的31例残胃癌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出血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封大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1):2528-2529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老年组(A组)42例及中青年组(B组)4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A组的呕血黑便率、无腹痛率、并发休克率、伴随疾病率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消化性溃疡仍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位病因,老年组胃溃疡(GU)略多于十二指肠溃疡(DU),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青年组DU明显多于GU,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率高,常无腹痛,伴随疾病多,消化性溃疡仍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5.
和胃消痞合剂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和胃消痞合刺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予雷尼替丁胶囊联合吗丁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和胃消痞合剂;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均加服三联杀菌药(奥咪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片和替硝唑胶囊)1周.结果: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0.0%;胃镜及病理检查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5.0%;幽门螺杆茵根除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0.0%,以上3项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和胃消痞合剂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真菌性食管炎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真菌性食管炎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分析我科2年来发现的真菌性食管炎3例的胃镜、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所有食管炎病人的0.5%。平均年龄53岁。胸骨后疼痛1例,岳咽烧灼感1例,吞咽梗阻感1例。胃镜下伴消化性溃疡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胃镜下类型为斑片型1例,糜烂溃疡型2例。细胞学刷片均发现菌丝或孢子,全部用氟康唑配合中药治疗,3例3周后复查胃镜。结果:显示3倒有效。结论:真菌性食管楚近年来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应重视医源性因素所致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8.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味减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胃镜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复发率20.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复发率6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较好,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8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分胆热犯胃、肝胃阴虚、脾胃痰瘀、脾胃气虚四型口服中药,对照组口服西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胃镜下胃粘膜征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胃镜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仁术健胃颗粒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胃镜征象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仁术健胃颗粒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胃镜征象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理。方法: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仁术健胃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日3次。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胃镜征象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对糜烂、粘膜白相和胆汁反流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病理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仁术健胃颗粒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可能通过抑制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促进胃癌前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的无限增殖和累积,从而逆转胃癌前病变,防止其向胃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