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完全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729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90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panctratitis,SAP)是一种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外科常见急腹症,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常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其变化复杂,病死率高达30%~40%。胃肠功能衰竭是SAP最常见并发症,常发生在其他脏器衰竭之前,既是MSOF的一种局部表现,又是引发和加重MSOF的“动力部位”、“扳机因素”。胃肠功能衰竭诊断标准(草案)中将胃肠功能衰竭分为功能受损期、功能衰竭早期和衰竭期。 相似文献
2.
复方大承气汤灌肠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灌肠促使腹部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6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每6小时1次;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的时间、自主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能促使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电针足三里穴对癌症化疗中胃肠功能影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6
采用电针足三里穴为主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反应114例,有效率达96%,为探讨其机理,进行了电针对环磷酰胺大鼠胃肠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环磷酰胺可使大鼠胃粘膜变薄,肠粘膜表层坏死,腺体剥脱及粘膜内纤维组织增生,电针大鼠后三里可有效地减轻环磷酰胺的毒性作用,保护胃肠组织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对妇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对于改善患者术后的全身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医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病因病机、中医药及针灸等治疗途径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5.
针刺足三里对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于术后第1d开始针刺足三里,每日2次,每次30min;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5.2±5.3)h、(68.7±3.7)h,胃管留置时间分别为(72.2±4.2)h、(95.3±5.4)h,胃液引流量分别为(700±53)mL、(1355±60)m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足三里能明显促进食管癌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胃管留置时间,减少胃液引流。 相似文献
6.
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例.对照Ⅰ组(空白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另外三组均加用特殊处理.对照Ⅱ组加用新斯的明足三里、上巨虚穴位注射,对照Ⅲ组普通针刺足三里、上巨虚,治疗组电针足三里、上巨虚.结果:治疗组、对照Ⅲ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与另外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Ⅲ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电针刺激强度规范,容易控制刺激量,且节省人力.结论: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可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促进妇瘤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方法西药组30例术后用维生素B1肌注,中药组30例术后服用四磨汤口服液,中西药组30例术后维生素B1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平均排气时间西药组48.72h,中药组23.53h,中西药组20.42h,3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中药组与西药组疗效比较,中西药组与西药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中药组与中西药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四磨汤疗效优于维生素B1,四磨汤联合维生素B1疗效又优于单用中药和西药治疗。结论中药四磨汤口服液有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疗效可靠,联合应用维生素B1更能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大黄防治胃肠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45
冯顺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0):795-797
胃肠功能衰竭是指机体在应激状态下 ,胃肠粘膜水肿、糜烂 ,形成溃疡 ,粘膜屏障功能破坏 ,细菌、内毒素易位入血 ,形成肠源性感染 ,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导致中毒性肠麻痹 ,最终引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胃肠功能衰竭既是MSOF的一种局部表现 ,又是引发和加重MSOF的“板机因素( 1) ”。临床证实 ,及时预防和治疗胃肠功能障碍与衰竭对减少和预防MSOF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 ) 。现代研究认为 :中药大黄具有改善微循环、拮抗内毒素、改善肠麻痹、降低炎性介质、抑制肠菌和清理肠道等作用( 2~ 7) 。陈德昌等应用大黄治疗胃肠功…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调整作用。方法:将105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5例。针刺组针刺足三针(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并行传统针刺手法;电针组取相同穴位予电针治疗;空白组予西医常规对症处理。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为91.43%,电针组为74.29%,空白组为62.86%,总有效率针刺组、电针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首次排气、排便和进食流质时间针刺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电针组与空白组首次进流质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与电针组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法针刺调整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柴芍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柴芍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生长抑素、奥美拉唑、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芍承气汤150mL经胃管注入或口服,每日2~3次。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排便、排气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和IL-6、IL-8含量均降低,以治疗组降低最为明显,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芍承气汤能显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6、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综合征,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