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与分析拉米呋啶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拉米呋啶治疗方案,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肝功能和病毒标志物指标有明显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施治结合拉米呋啶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提高疗效,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2.
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甲状腺轴的变化及柴疏四君汤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查中医肝郁脾虚证甲状腺轴的变化及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方(简称柴疏四君汤)的作用。方法:大鼠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建立肝郁脾虚证模型,测定造模3周、自然恢复1周及柴疏四君汤治疗1周后大鼠血清TSH、T3、T4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第3周大鼠血清TSH显著降低(P〈0.01),T3显著降低(P〈0.05),T4显著升高(P〈0.01);自然恢复1周后模型大鼠血清TSH仍显著降低(P〈0.05),T3和T4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恢复组比较,柴疏四君汤组大鼠血清TSH、T3、T4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紊乱,柴疏四君汤具有纠正或调节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甲状腺轴功能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拟芪莪柴胡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12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自拟芪莪柴胡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的疗效。方法:经电子胃镜及病检确诊的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丽珠得乐、克拉霉素、吗丁啉治疗,治疗组口服自拟芪莪柴胡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P〈0.01)。结论:自拟芪莪柴胡汤治疗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肝郁脾虚证大鼠双侧杏仁核注射CNQX后行为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行为学角度探讨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证的调节机制。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6-氰基-7-硝基喹喔啉-2,3-二酮(CNQX)组和逍遥散组。以21d慢性束缚应激方法造肝郁脾虚证模型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脑立体定位仪埋管微量注射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的拮抗剂造CNQX组,为评估手术创伤对模型的影响程度加造假手术组。逍遥散组造模方法和CNQX组相似,突出逍遥散和CNQX二者干预的可比性,于第1、7、14、21天分别比较CNQX组和逍遥散组行为变化各项指标趋势是否一致。结果:模型组大鼠逐步呈现肝郁脾虚证表现;CNQX组起到干预治疗作用,大鼠焦躁状态得到抑制;逍遥散组大鼠表现自然,逍遥散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排除了手术创伤等混杂因子,逍遥散组和CNQX组行为学实验结果变化趋势逐步相似。结论:结合前期RT-PCR和免疫组化实验,从宏观行为学角度,进一步推断逍遥散和CNQX有一条相似作用通路,即通过纠正杏仁核和海马的"兴奋-抑制"失衡,重建稳态,来治疗肝郁脾虚证。 相似文献
5.
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其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量并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生存质量(QOL)。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40例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4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进行QOL测量与评价。结果湿热蕴脾证组与肝郁脾虚证组和正常组比较QOL总分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组得分最低,与湿热蕴脾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脾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QOL各项得分均下降,以BP,GH,VT,SF,MH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组与湿热蕴脾证组比较,QOL各项得分均下降,除VT下降不甚明显外,其余得分均明显低于湿热蕴脾证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QOL各项得分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蕴脾证组、肝郁脾虚证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生理、心理、社会机能受到很大影响;湿热蕴脾证组患者由于情感问题所造成的职能限制较轻微;肝郁脾虚证组虽然其与湿热蕴脾证组相比肝损害较轻,病情相对稳定但生活质量却明显低于湿热蕴脾证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观察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脾虚证模型GYPX大鼠表观效应群的影响。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脾虚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四君子汤组、柴疏四君汤组,共5组,每组10只。后4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饮食失节+过度疲劳的方法,连续造模4周,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于造模第15 d,中药各组大鼠分别给予柴胡疏肝散4.2 g ·kg-1,四君子汤4.53 g ·kg-1,柴疏四君汤4.27 g ·kg-1ig,1次/d;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 d。观测实验期间各组大鼠的外观行为、体重及体温的变化。 结果 :较之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大鼠出现外观行为的异常变化和体温与体重的显著降低。较之于模型组,3方给药组大鼠的外观行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柴胡疏肝散组大鼠在活动和情绪方面有所改善,四君汤组大鼠在毛发、饮食、大便方面有所改善,柴疏四君汤组大鼠外观行为的诸多方面均有明显改善;3方给药组大鼠的体重和体温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柴疏四君汤组大鼠的体重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给药组大鼠的体温均明显升高(P<0.01),较之于柴胡疏肝散组,柴疏四君汤组大鼠体温升高更明显(P<0.05)。 结论 :柴疏四君汤对模型大鼠的外观表征的干预效应优于柴胡疏肝散和四君子汤;疏肝方、健脾方、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的关联性最大。 相似文献
8.
一种运用复合病因造模法复制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复合造模方法,建立中医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 过度疲劳 饮食失节法。结果:模型大鼠从造模第2周起即出现明显的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活动减少、倦卧、情绪低落等改变;D-木糖排泄率显著降低;海马5-羟色胺(5-HT)先降后升,去甲肾上腺素(NE)降低,多巴胺(DA)无明显变化;血浆生长抑素(SS)、血清胃泌素(GAS)显著升高;血浆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均先降后升。结论:该模型基本符合中医肝郁脾虚证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证的疗效.方法:将220例肝郁脾虚证慢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用吡喹酮、促肝细胞生长素、复方甘草酸胺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郁脾虚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浅述肝郁脾虚证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的论述。古人对肝脾的相关性已有足够的重视,不仅提出其病理上的相互联系,而且更进一步提出了治疗中对肝脾相关性的应用。肝与脾的研究一直是各代医家和现代医学研究的热门,它不仅涉及"治未病"的范畴,也对更进一步揭示"证"的内部作用机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肝郁脾虚证"的现代研究进展,包括动物模型的研究,指标及其现状的探讨,为进一步揭示"肝郁脾虚证"的生物学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