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4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完全免费 | 100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54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
目的:研究甘草中的2种成分18β-甘草酸和18α-甘草酸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 3A(CYP3A)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并采用"胶原蛋白凝胶三明治"培养原代肝细胞,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细胞,并用不同剂量的18β-甘草酸和18α-甘草酸处理细胞,RT-PCR法测定CYP3A 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测定CYP3A蛋白表达.结果:实验条件下对照组、18β-甘草酸、18α-甘草酸处理组CYP3A基因及蛋白均可被检测,18βv甘草酸浓度依赖性诱导CYP3A mRNA(25~100 μmol·L~(-1))及蛋白表达(50~400μmol·L~(-1)),而18α-甘草酸浓度依赖性抑制CYP3A mRNA(25~100 μmol·L~(-1))及蛋白表达(25~100 μmol·L~(-1))表达.结论:18β-甘草酸和18αv甘草酸在转录水平上分别上调和下调大鼠肝细胞CYP3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对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时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探讨黄芪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切除大鼠右肾,夹闭左肾动脉60min后再灌注(I/R),建立IARF模型。治疗组术前3d连续给予黄芪ip,其他组(假手术组及I/R0、4、12h组)应用生理盐水。测量各组血清HGF、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并通过光镜下肾小管评分来评价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I/R4h对照组血清HGF水平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黄芪组血清HGF水平较I/R4h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R对照组血清BUN、Cr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黄芪组可以减少血清BUN、Cr水平升高的程度(P<0.05);同时也可以使肾组织病理损伤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IARF模型,黄芪预处理可以减轻肾脏损伤,改善肾功能。黄芪诱导HGF生成增加可能是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虎金丸对CCl<sub>4</sub>所致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12
虎金丸ig小鼠,能显著降低CCl4所致血中ALT、AST、GST和肝中MDA水平的升高;虎金丸ig大鼠制得药物血清后,以10%浓度加入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培养液中,能显著降低10mmol/LCCl4所致培养液中ALT和MDA的升高,并使细胞存活率由55.90%提高至82.45%。 相似文献
5.
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及肝细胞凋亡和清肝活血方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肝细胞凋亡及清肝活血方对不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肝活血低、中、高剂量组,易善复组,清肝活血方低剂量组[4.75g/(kg·d)]、中剂量组[14.25g/(kg·d)]、高剂量组[28.5g/(kg·d)]及易善复组[66.5mg/(kg·d)],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给药2周。比色法检测血清ALT、AST、γ-GT,HE、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TUNEL-α-SMA双标记法检测HSC凋亡。结果 清肝活血方能降低大鼠血清ALT、AST、γ-GT水平,减轻炎症及纤维化程度(P〈0.05);诱导活化的HSC凋亡,减少肝细胞凋亡(P〈0.05)。结论 清肝活血方能有效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并减少酒精引起的肝细胞凋亡,诱导活化的HSC凋亡。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不容忽视的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文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4):295-295
脂肪性肝病(FLD)是一类以肝细胞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当前我国酒精性脂肪肝(ALD)患病率(4.5%~15%)居高不下,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不断升高(达14%~24%),并且有5%~10%的患者在5~10年内发展成为肝硬化。构成新世纪肝病领域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抗纤灵抗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抗纤灵治疗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所致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抗纤灵治疗2周后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含量等指标;HE染色和六胺银染色观察肾组织病变;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mRNA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TGF-β1受体(TβRⅠ及TβRⅡ)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均有明显上升;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肾组织TGF-β1 mRNA及α-SMA、TβRI、TβRⅡ、C-Met蛋白袁达显著上调,而HGF mRNA水平显著下调。中药干预后,血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仅见轻度增厚;肾组织α-SMA、TβRⅠ、TβR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HGF mRNA水平明显上调。结论抗纤灵可抑制肾组织α-SMA、TβRⅠ、TβRⅡ蛋白表达并增加肾纤维化保护性因子HGF 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梗阻性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醋制降低甘遂对人正常肝细胞LO2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甘遂醋制前后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毒性差异,初步探讨甘遂醋制减毒机制。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甘遂醋制前后对LO2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裂解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Ca2+-Mg2+-ATP酶等酶的活力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生甘遂可明显降低LO2细胞的活性(P<0.01)与形态,并显著提高LO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LDH活力(P<0.01)、显著降低SOD活力和GSH含量(P<0.01),显著增加MDA含量(P<0.01),显著降低LO2细胞裂解上清液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P<0.01);醋制后,与生甘遂各剂量组比较,醋甘遂可显著降低生甘遂对LO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和形态变差的趋势,可显著降低LO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LDH活力(P<0.01)、显著增加SOD活力和GSH含量(P<0.01)、显著降低MDA含量(P<0.01)、显著提高LO2细胞裂解上清液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P<0.01),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醋制可降低甘遂肝毒性,其可能机制为通过降低甘遂对肝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及减轻氧化损伤而实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脂肪肝是肝脏受损的早期表现,多见于40~60岁人群,有年轻化趋势,患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挽救受损的肝细胞,逆转病情,避免肝硬化等重症的发生。笔者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采用自拟祛痰化瘀汤治疗痰瘀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35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柴胡皂苷-d对乙醇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d(SS-d)对乙醇损伤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保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乙醇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以不同浓度的SS-d对肝细胞保护,检测培养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肝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MTT法检测肝细胞存活率。结果SS-d(1.0,2.0,3.0mg.L-1)明显改善肝细胞存活率,抑制乙醇引起的ALT活性的升高,对肝细胞中MDA含量升高和GSH-px活性降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SS-d对乙醇损伤大鼠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S-d清除自由基、抑制质脂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