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13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完全免费 | 482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0509篇 |
出版年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102篇 |
2017年 | 355篇 |
2016年 | 375篇 |
2015年 | 388篇 |
2014年 | 1047篇 |
2013年 | 743篇 |
2012年 | 1121篇 |
2011年 | 1241篇 |
2010年 | 1103篇 |
2009年 | 968篇 |
2008年 | 1024篇 |
2007年 | 950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95篇 |
1997年 | 74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地龙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地龙(又名蚯蚓)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肓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及正蚓科动物背暗异唇蚓Allolobophora caliginosa trapezoids(Ant.Duges)等的干燥全体,是重要的动物药材之一,其性咸寒,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地龙有溶栓、抗肿瘤、降压等药理活性,其药用价值备受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地龙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尤其是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空前热门,而制剂及其质量控制、剂型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较少,故笔者对此作一综述,为地龙制剂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6.
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为伞形科植物(Umbelliferae)当归的干燥根,性甘、辛、温,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具有极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研究发现,当归含有黄酮、香豆素、挥发油、有机酸、多糖、氨基 相似文献
7.
8.
川芎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是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功效的常用中药,临床上广泛用于头痛、胸胁疼痛、经闭腹痛、冠心病等。所含有效成分为四甲基吡嗪(川芎嗪)和阿魏酸等。此外尚含有挥发油、蒿本内酯和丁烯苯肽等烷基本肽类化合物。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总结疏血通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从文献报道来看,疏血通注射液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脑梗死,但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血栓性疾病及其他多种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证候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根据新近罗马Ⅲ标准,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未分型等四型。其中,临床上以腹泻型(IBS-D)最为常见,约占40%~45%。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泄泻”、“腹痛”等范畴。中医治疗IBS相对于目前西医对症治疗更具有优势,而辨证则是治疗的关键,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近年来对IBS证候学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