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间期是月经排净以后,血海空虚,冲任衰少,经气逐渐蓄积,由空虚渐充盛,由阴转阳,阴阳交接之转折时期,由于体质因素导致阴阳转化不利,而每于氤氲时周期性出现阴道少量出血。知柏地黄丸加减应用其有利于机体重阴转阳的变化,促进其转化过程而达到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阳病治阴”理论在妇产科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日: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阐述了因阳气不足不能温养而出现寒象,病本在于阳虚;因阴虚不能制阳而出现热象,病本在于阴虚。根据“治病求本”原则,所以“热之而寒者”则当“取之阳”。亦即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内经》称这种治疗方法为“阳病治阴”。笔者将此理论应用到妇产科临床上,收到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滋阴疏肝固冲汤治疗经间期出血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问期出血即排卵期出血,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特点是在两次月经中间周期性的阴道少量出血,一般不超过7天。笔者2005-2008年间运用滋阴疏肝固冲汤治疗经间期出血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间期出血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煎剂滋肾止血汤配合安宫黄体酮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66例经间期出血病例,分为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各33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 中西药结合组治愈率78.8%,较西药组54.5%有显著性差异;中西药结合组无复发,西药组复发率14.3%.结论 自拟中药煎剂滋肾止血汤配合安宫黄体酮治疗经间期出血疗效快且持久. 相似文献
5.
6.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6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淑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4):5160-5160
2001-2006年,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患者62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间期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经间期出血的患者采用盆炎净胶囊、桂枝茯苓胶囊等药物治疗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对经间期出血合并胃肠炎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消炎利胆片等非妇科药物治疗也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整体观的精神。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上述疾病16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例经间期出血患者,其中子宫附件炎11例,胃肠炎5例;年龄19~39岁,病程1~5个月。11例子宫附件炎患者中均有经间期出血伴腰酸,小腹隐隐不适,偶尔有刺痛,伴有少量黄白带,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有压痛,TCT检查阴性,B超检查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舌苔质微红有瘀血点,两侧有齿凝,考虑为湿热下注夹杂瘀症。5 相似文献
8.
固冲化瘀法治疗经间期出血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固冲化瘀法治疗经间期出血的疗效。方法诊断为经间期出血的38例患者服用自拟固冲化瘀汤,1剂/天,经期第8天开始连服7天,3个月为1疗程。结果用药1个疗程,治愈28例,好转7例,无效3例,有效率92.1%。结论运用固冲化瘀法治疗经间期出血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期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卵期出血指两次月经中间,约周期第12~14天前后出现阴道少量出血。并伴不同程度少腹胀、腰酸白带多等症状,属中医“经间期出血”范畴。多发于青春期及育龄期妇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排卵期出血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拟滋肾养血汤治疗经间期出血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滋肾养血汤在经间期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口服中药滋肾养血汤。结果:36例患者中治愈3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结论:中药滋肾养血汤对经间期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