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9篇 |
完全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51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的及早恢复有利于产妇早期进食,从而促进产妇身体康复和母乳的早分泌,对于母乳喂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根据传统中医理论,选择穴位按摩的方法,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的恢复,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穴位按摩合腹部按揉对产后排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揉对孕妇产后排便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分娩的产褥期产妇12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穴位按摩+腹部按揉组(观察组)64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64例。观察首次排便时间和便时情况。结果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排便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揉有利于改善产妇的排便情况。 相似文献
3.
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房胀痛34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会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42-42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以膻中、乳根等穴进行按摩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总有效率61.8%。结论该方法疗效显著,简便易行,能快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眼部中药薰蒸穴位按摩防治视频终端视疲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视频终端(VDT)作业时间的累计暴露剂量(ICE)与眼表条件改变的关系,评价眼部中药薰蒸穴位按摩治疗VDT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ICE将30例VDT视疲劳患者分为低暴露组(〈4000h)与高暴露组(≥4000h),以VDT视疲劳症状积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积分为观测指标,采用眼部中药薰蒸穴位按摩治疗,隔天一次,十次为一疗程,观察一疗程。结果①高暴露组的BUT、SIT、FL异常例数均明显高于低暴露组(P〈0.01)。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BUT、SIT、FL均有改善(P〈0.05),低暴露组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优于高暴露组(P〈0.05),低暴露组疗效优于高暴露组(P〈0.01)。结论 VDT视疲劳患者中随着ICE的增加,眼表异常例数增加;眼部中药薰蒸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眼表条件及VDT视疲劳症状,且对于ICE较低者症状改善更优,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心理诱导联合足三里按摩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诱导联合足三里按摩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8年12月腹部手术术后患者161例并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术后6 h后足三里穴位按摩5 min,早、中、晚各1次,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心理诱导。观察2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腹胀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均<0.05)。结论心理诱导联合足三里按摩可明显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仰卧整脊加穴位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1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东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5):1877-1877,1888
头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由于颈椎退变及颈椎周围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头痛称为颈源性头痛.其疼痛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由于颈椎及颈椎间盘的退变使颈椎关节紊乱,从而刺激和压迫了临近的血管或神经所致;二是由于损伤或劳损使颈上部软组织紧张痉挛,从而刺激或压迫了上颈部的神经根所致.笔者2005年9月-2009年5月运用仰卧整脊加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125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穴位按摩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便秘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痴呆患者由于活动受限,造成久坐不动,晚期甚至长期卧床不起,同时由于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产生的副作用等,更加重了便秘的发生。而便秘患者不能正常排出氨、硫醇、吲哚、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当体内有毒物质超过肝脏解毒能力时,就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反过来又加重了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症状。笔者近年来采用穴位按摩治疗老年性痴呆便秘,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脊疗法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治脊疗法配合眼周穴位按摩治疗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眼的治疗作用,以探索一种防治青少年近视的新疗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青少年近视与颈部损伤有密切关系的特点,运用治脊疗法(颈部双侧夹脊及颈侧软组织推拿加拔火罐)配合眼周穴位按摩为治疗组,并以单纯穴位按摩疗法为对照组,以远视力和屈光度作为观测指标,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观察患者颈部软组织损伤及颈椎排列异常的发生率及治疗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34%,明显优于对照纽52.03%;该疗法对假性近视和混合性近视疗效确切,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8.46%,对真性近视屈光度无改善;对轻度近视的疗效优于中度近视。注意用眼卫生、颈部保健、坚持眼力训练及做眼保健操者远期疗效稳定。青少年近视的发生与颈部损伤密切相关。结论中医治脊疗法配合眼周穴位按摩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假性近视及混合性近视疗效确切,颈部保健对防治近视眼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NICU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抚触配合穴位按摩组41例,抚触组41例,对照组40例。3组早产儿均放置于暖箱内给予保暖、抗感染、早期微量喂养等常规早产儿护理方法。对照组仅给常规早产儿护理方法,抚触组加用国际通用的手法抚触,抚触配合穴位按摩组将穴位按摩手法融入标准抚触方法进行按摩。疗程10 d,观察3组早产儿消化功能(每日增加奶量、每日排便次数、胎便排净时间)、喂养不耐受(胃潴留、呕吐、腹胀)发生率。结果抚触配合穴位按摩组早产儿消化功能、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与抚触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抚触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改善NICU早产儿消化功能,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下肢穴位按摩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睡眠质量4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下肢穴位按摩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伴有睡眠紊乱的终末期肾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下肢穴位按摩,每日1次,每次按摩20~30分钟;对照组每晚睡前半小时口服舒乐安定片1mg,总疗程均为4周。同时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测评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状况,并记录治疗前后不良主诉发生率。结果两组在SRSS的睡眠不足、主观睡眠质量、入睡困难、噩梦夜惊、失眠后反应等因子评分,SRSS总评分及不良主诉发生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和不良主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下肢穴位按摩能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