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完全免费 | 327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2268篇 |
出版年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113篇 |
2014年 | 297篇 |
2013年 | 179篇 |
2012年 | 231篇 |
2011年 | 213篇 |
2010年 | 235篇 |
2009年 | 138篇 |
2008年 | 252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20年来,我国道地药材研究取得了3个方面的主要进展:一是发掘和整理了道地药材本草资料,初步理清了道地药材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规律;二是建立了一系列道地药材鉴定与评价方法,初步赋予道地药材现代科学内涵,推动了中药鉴定学和生药学发展;三是铺垫和推动了中药材GAP生产发展,促进中药材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促进农民创收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但是,当今道地药材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道地药材品种和产地的认证认可、道地药材商品规格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与加工等将是今后道地药材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玉米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张育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2):34-35
玉米须,别名玉麦须、玉蜀黍蕊、棒子毛。为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干燥花柱和柱头。源于《滇南本草》,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清热利尿,消肿,降血压的功效,主要用于肾炎水肿,小便不利,糖尿病,胆结石,肝炎黄疸,高血压病等[1、2]。为民间广泛应用。现将玉米须的化 相似文献
3.
4.
5.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综述天然植物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黄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主要以近年研究文献资料为依据,查阅整理。结果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结论黄芩在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述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从气虚血瘀是冠心病心绞痛最基本的病机之一、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的证型之一、益气活血法的研究(机理研究、临床研究)对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指出:冠心痛心绞痛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气虚为本,血瘀为标,益气活血是冠心病的基本治则之一,是对机体多环节、多途径的整体调节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对大戟属植物中大戟二萜醇酯类成分毒性的研究概况,分析该类成分毒效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该类化合物在大戟属植物资源中的分布,为大戟属植物资源以及大戟二萜醇酯类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并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芩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芩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属唇形科植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菌痢、肝炎、高血压等。黄芩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Ⅰ和黄芩新素Ⅱ。近年来对黄芩有效成分和药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就近年来有关黄芩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抗氧化作用自1935年Haber和Weiss发现氧自由基以来,人们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许多病理生理现象如衰老、肿瘤、突变、炎症、多器官的缺血再灌注等都与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