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4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完全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890篇 |
出版年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85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所讨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以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基础,参考2009年8月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兼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协作组临床推广验证方案的精华,确定DPN的中医病名为消渴痹证,对DPN的中医病因、病机、病位、演变规律、临床分期、辨证施治、成药治疗、外治疗法、疗效评价标准等分别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推广和发挥中医药在治疗DPN中的特色与优势,规范DPN的诊疗行为,促进DPN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升。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不属于该规范研讨范畴。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将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医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将210例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5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抗核周因子(APF)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各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RA湿热痹阻型CPA阳性率显著高于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型APF阳性率高于瘀血痹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检测结果在各证型组间进行比较,寒湿痹阻型高于肝肾阴虚型和瘀血痹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和APF可作为RA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TNF-α可作为RA活动期或进展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陈湘君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辨证中属于痹证范畴,而痹证的发生,外因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内因除与正气亏损、肝肾不足有关外,与脾胃的健运失常也密切相关。所以在治疗时,除常用方法之外,也需要重视健脾化湿方法的运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分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急性发作期以健脾利湿为主;缓解期以扶正为主,除补益肝肾外,更需注重调理脾胃、顾护胃气。名老中医陈湘君教授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各个阶段,善用健脾化湿法缓解病情,阻断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寒热配伍在痹证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16
痹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对此,历代医家在选药、组方与配伍等方面多有论述。笔者系统总结分析了历代治疗痹证的方药性能以及所治病证特点,认为中药寒热配伍在痹证治疗中具有普遍意义,是治痹方中的特殊配伍形式。1寒热配伍在痹证治疗中的古今应用治痹方中的寒热配伍形式,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所创制的附子汤、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以及麻杏石甘汤等系列方剂之中。其后,历代医家在上述诸方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如宋朝.... 相似文献
5.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Ⅰ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Ⅱ组采用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临床疗效比较.Ⅰ组均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风湿康复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寒湿痹阻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风湿康复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门诊2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治疗组用风湿康复胶囊,对照组用正清风痛宁。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康复胶囊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消肿作用。 相似文献
7.
付冬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09-211
膝关节滑膜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致病因素较多,若治疗不及时、彻底,可能导致膝关节活动不利,肿痛、畸形,甚至关节功能减退、丧失。近年来,针对本病的治疗,中、西医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总结出许多新的治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2006年~2010年期间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8.
风湿寒性关节痛实验模型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15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人体感受风寒湿邪后引起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的疾病,在我国不同地区其发病率在13.19~77.90%之间。在80年代初被认为是风湿类疾病,并被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湿浊毒邪滞留血中,不得泄利,每因劳倦过度、七情内伤,或酗酒食伤,或关节外伤,或复感风寒,致气血运行受阻,遂使滓液煎熬成痰,瘀滞络道,致关节红肿疼痛。久之,痰瘀浊毒附骨,出现痛风结节。流注脏腑,脾肾功能失调,脾肾阳虚,浊毒内蕴发为石淋、关格。痰浊瘀腐则见溃流脂浊,痰瘀胶固可致僵肿畸形。 相似文献
10.
刮痧、火罐疗法配合万应止痛膏治疗风寒湿型痹证1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刮痧、火罐疗法配合万应止痛膏治疗风寒湿型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6例风寒湿型痹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0例在刮痧及拔罐处外涂万应止痛膏,对照组176例在刮痧及拔罐处外涂凡士林,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计分明显减少,临床痊愈108例,好转54例,总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的8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火罐疗法配合万应止痛膏,能显著缓解风寒湿型痹证疼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