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97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完全免费 | 168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2176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162篇 |
2013年 | 132篇 |
2012年 | 201篇 |
2011年 | 226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172篇 |
2008年 | 208篇 |
2007年 | 146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头部发际区排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头部发际区排针法,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都可喜。应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表、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FAQ、NFD、M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HDS、MMSE、FAQ、NFD、M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81.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发际区排针法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
醒脑开窍针刺法合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46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取穴:内关、人中、印堂等,合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果:总有效率82.51%。提示:醒脑开窍针刺法,具有益气活血,祛瘀化痰,补脑开窍之功;补阳还五汤加减能使气充血活,痰祛瘀消,髓海充足,脑窍得养,窍开神醒。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源”针法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针刺组施与“益气调血、扶本培源”针法,对照组给与喜得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观察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Bless行为量表(BBS)、中医证候积分表(SDSVD)等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治疗后,认知能力、行为能力、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认知能力、行为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认知能力、行为能力、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针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源”针法可显著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行为能力和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舌针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舌针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舌针治疗(选穴:心穴、脾穴、肾穴)结合药物(都可喜)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药物(都可喜)治疗,10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对照组为73.6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舌针结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
眼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恩龙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55-55
眼针疗法是全国著名医家彭静山倡导的。根据眼白睛脉络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发现了眼白睛脉络变化与疾病之间的规律,结合眼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及后天八卦,创立的一种微针疗法。对治疗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醒脑化痰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醒脑化痰针法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记忆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情况。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用醒脑化痰针法治疗,每日1次,留针30min;对照组服用哈伯因片,0.5mg,每日2次,疗程均为6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MMSE—R、ADL—R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有效率为51.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MMSE—R、ADL—R积分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醒脑化痰针法治疗VD安全有效,有利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参芎化瘀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protein kinase,MAPK)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同时ip硝普钠的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痴呆模型组(模型组)、参芎化瘀胶囊治疗组。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CA1区p38MAPK表达的变化。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P<0.01),跨越平台的次数及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芎化瘀胶囊治疗组随时间延长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间缩短(P<0.05,P<0.01),穿越平台的次数及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增多(P<0.05, P<0.05)。(2)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p38MAPK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芎化瘀胶囊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p38MAPK阳性细胞减少(P<0.01)。 结论 : VD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下降与p38MAPK表达增加有关,参芎化瘀胶囊可减少VD大鼠海马CA1区p38MAPK的表达,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8.
当归芍药散防治老年期痴呆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Ⅱ——抗脑老化组方功效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8
目的:观察茯苓、白术与当归合用组方(FBD)与当归芍药散(DSS)抗脑老化作用相似性;方法:筛选记忆功能异常小鼠,连续6w sc D-半乳糖致脑老化,用穿俊仪检测小鼠记忆功能,测定大脑皮层与海马蛋白质含量、皮层丙二醛(MDA)含量与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2.3g/kgFBD与2.8g/kgDSS可缩短模型组小鼠遭受电击时间,显著抑制D-半乳糖诱导的蛋白质含量下降,MDA含量升高,及AchE活性增强(p<0.05或0.01);结论:FBD与DSS在抗脑老化上可能存在作用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嗅三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用嗅三针刺激疗法,并施以电针(疏密波,3.85~6.25 Hz,0.8~1.0 mA),留针1 h,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为1疗程,共治疗10个疗程;药物组用口服药物疗法(都可喜),每次40 mg,每日2次,连服5 d后休息2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0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评分。结果:针刺组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药物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HDS、MMSE上升,FAQ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针刺组的HDS、MMSE、FAQ改变比药物组更明显(P<0.05)。结论:嗅三针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老年痴呆病机的中医学认识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药在老年痴呆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中医经典理论对老年痴呆的认识,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寻找疗效确切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对于减轻患者的认知损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老年痴呆是一种以本虚标实为特征的老年常见疾病,其本虚主要在于肾精不足,髓海亏虚,清阳不升;肾亏是老年痴呆的发病根本,五脏不足与老年痴呆发病关系密切;其标实在于痰浊、瘀血蒙蔽脑窍,闭阻脑络,且与五脏都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