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丹红注射液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1例四肢长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后使用药物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为丹红注射液组,实验2组为β-七叶皂苷钠组,对照组为5%葡萄糖注射液组。分别观察各组术后3天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术后7天肿胀消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肢肿胀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天实验组肿胀消退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个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肢体水肿的作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隐性痛点”临床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经取穴是临床的一个重要取穴原则.然而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如果单纯用循经取穴,优点是可以迅速取穴,缺点是不能确定两个同名穴位(如左右地机穴)选择哪一个效果更好,还是两个都选择的效果最好?以及忽略一些需要触摸按压才可能发现的隐性痛点(尤其是远端痛点).如果单纯用“以痛为腧”,不足之处是,不能明确地判断出针对病症所应当选取的经脉和穴位. 相似文献
3.
旷置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旷置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旷置挂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低切高挂术;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脱线时间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脱线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情况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旷置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痛苦小,疗程短,能有效地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药外敷结合微波辐射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外敷结合微波辐射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采用局部中药外敷结合微波辐射治疗,对照组仅用中药外敷治疗.观察两组肛瘘术后创面疼痛程度、渗液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术后创面疼痛轻、渗液量少、愈合快(P<0.05).结论 中药外敷结合微波辐射能减轻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减少渗液量,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1979~1984年初用中药制剂——阵痛片治疗三叉神经痛162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62例,男66例,女96例,病期最短者半小时,最长者32年,平均5年。其中129例次曾经卡马西平(Tegretol)、苯妥英钠,普鲁卡因及酒精封闭,手术治疗等无效或效果不佳。病变部位右侧91例,左侧61例,双侧1例,9例记载不详。第Ⅰ支16例,第Ⅱ支22例,第Ⅲ支25例,Ⅰ~Ⅱ支23例, 相似文献
6.
用痛经散治疗19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结果痊愈103例,好转70例,总有效率87.37%。前列腺素F_2α含量测定表明治疗前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差异,证明治疗后能降低月经血、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F_2α含量,达近似正常水平,因而疼痛解除。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麝香心绞痛膏外敷,对防止心绞痛发作和减轻疼痛程度有较好作用,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冠心病心者356例,其中治疗组287例,对照组69例。男性258例,女性98例。年龄在44岁以下者24例,45~59岁104例,60岁以上138例。全部病例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均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 相似文献
8.
张宝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8):498-498
枕神经痛和眶上神经痛是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病。笔者自拟"平痛汤"治疗32例,收到很好的疗效。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20~68岁。病史最长者为10年,最短者为1周。有反复发作史25例,首发者7例,治疗前所有患者均用过止痛药物(针剂、片剂),维生素、中药及针灸等。服止痛药量最大者为每日服用15片肠溶阿斯匹林,仍 相似文献
9.
南应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3):159-159
笔者近年来,用雷公藤制成膏药外用,治疗顽固性疼痛89例,镇痛效果确切,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37例,女52例;年龄17~73岁,平均49岁;病程2个月~17年,平均3年零1个月。其中肝癌2例,肝硬化4例,胆囊炎8例,胃癌3例,食道癌2例,胃炎15例,子宫癌2例,痛经21例,皮肌炎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风湿性关节炎11例,坐骨神经痛13例。二、疼痛程度分级:根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利分会《疼痛等级标准》(试行):1级:无痛;2级:疼痛能够忍受,对休息或工作没有明显影响;3级:疼痛难以忍受,严重影响休息和工作;4级:疼痛不能忍受甚至不能休息或工作,需要配合止痛药物或疗法; 相似文献
10.
吴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2):752-752
近1年多来笔者自拟镇痛散外用治疗癌痛患者3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0例患者中肺癌10例,食管癌5例,肝癌7例,结肠癌2例,转移性骨癌5例,卵巢癌并不全肠梗塞阻1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23~64岁,平均52.5岁。病程3~18个月,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