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24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完全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900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664篇 |
2013年 | 495篇 |
2012年 | 654篇 |
2011年 | 830篇 |
2010年 | 791篇 |
2009年 | 506篇 |
2008年 | 598篇 |
2007年 | 549篇 |
2006年 | 222篇 |
2005年 | 309篇 |
2004年 | 319篇 |
2003年 | 357篇 |
2002年 | 518篇 |
2001年 | 264篇 |
2000年 | 207篇 |
1999年 | 134篇 |
1998年 | 203篇 |
1997年 | 220篇 |
1996年 | 184篇 |
1995年 | 140篇 |
1994年 | 199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将262例UC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口服肠癖康;耳穴组耳穴贴压脾、大肠、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药穴组口服肠癖康加耳穴贴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均治疗4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药穴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4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Cu、Fe、Zn均显著升高(P〈0.05),且药穴组治疗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穴结合可调节机体免疫,补充微量元素,促进肠道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60例DPN患者随机分成足浴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2组DPN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经Ridit检验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或P<0.05),且治疗组提高的幅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可迅速缓解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 方法 1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口服泼尼松,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3型(3期)施治,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免疫学指标、血象、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u-TP/24 h)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平衡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并对平衡针刺法的疗效作出正确评价。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平衡针刺法治疗;对照组:痉挛拮抗肌侧取穴治疗。根据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对2种方法改善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作出疗效评价。结果:平衡针刺法与传统针灸疗法在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后肌张力都有下降,治疗后组间Ashworth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衡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都能较好改善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治疗组P〈0.001,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间FM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单侧针灸法。 相似文献
5.
三伏天灸与日常天灸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三伏天灸与日常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肺功能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的影响进行观察对比。方法:对1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三伏组和日常组以甘遂、白芥子、麻黄、细辛等药物各等分,上加0.3g麝香制成的1cm×1cm大小药膏在肺俞、定喘等穴位进行贴敷治疗,日常组每隔10天贴药1次,3次为1疗程;三伏组分别于初伏、中伏、末伏贴药治疗,1疗程后观察肺功能FEV1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3个月随访,①三伏天灸组与日常天灸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三伏天灸组与日常天灸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FEV1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③三伏组与日常天灸组治疗后的肺功能FEV1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伏天灸与日常天灸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天灸疗法主要通过经穴及药物作用获效,适宜全年开展此项治疗。 相似文献
6.
自拟外洗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穴位敷贴外敷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78例(103膝)用中药熏洗配合穴位敷贴外敷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4周,经过6~40个月的随访,平均13.2月,结果优52人67膝、良16人23膝、中7人10膝、差3人3膝,总优良率为87.38%。结论:采用中药熏洗配合穴位敷贴外敷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22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89.4%,对照组为6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3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跟痛症是指跟骨底面由于慢性损伤引起的以疼痛为主的病症。临床上较常见,治疗方法也较多。作者自2000年10月-2004年12月,采用白拟跟痛洗方熏洗治疗跟痛症3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电针后隔姜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0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多发病,严重困扰人类健康。有资料显示[1]:“我国人群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率为9.56%,症状多出现在4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60岁以上者达78.5%”。该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日常生活运动,是引起中老年人慢性残疾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发病后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关节反复肿胀,甚至畸形。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疗法,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笔者从1996年至今,对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采用电针后隔姜灸治疗,并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颇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