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19篇 |
完全免费 | 324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754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83篇 |
2021年 | 178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150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152篇 |
2016年 | 177篇 |
2015年 | 229篇 |
2014年 | 564篇 |
2013年 | 357篇 |
2012年 | 615篇 |
2011年 | 557篇 |
2010年 | 481篇 |
2009年 | 440篇 |
2008年 | 433篇 |
2007年 | 350篇 |
2006年 | 384篇 |
2005年 | 337篇 |
2004年 | 288篇 |
2003年 | 272篇 |
2002年 | 181篇 |
2001年 | 199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107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109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9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针百会印堂治疗3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2
电针百会印堂穴治疗组与常用针刺治疗组30例进行对照,结果按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CAG(老年临床评定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分数变化比较。电针组疗效明显,且疗效较常用针刺治疗组好。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6,他引:49
本研究运用TUNEL染色法观察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假手术组和单纯电针组,大鼠脑内未见神经细胞凋亡,脑缺血后12小时,大脑皮层梗塞区内大量的神经细胞凋亡,在缺血十电针组,大脑皮层梗塞区内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减少。结果表明:电针抑制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电针头穴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采用头针穴的顶中线、额中线、额旁1-3线、颞前线及颞后线,对180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有关神经心理测定量表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对病人的记忆障碍、智能状态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作用,有效率达68.3%,各种神经心理测定量表(MMSE、ADL、WMS-RC、GQMS-IQ、GDS)分值改变转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头电针怀尼莫通过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头电针加药物组有效率73. 相似文献
4.
针刺镇痛频率特异性的进一步证明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明 ,不同频率的电针会引起中枢不同种类的神经肽释放 ,产生不同的生理作用和治疗效果 ,近年来又有一些新的资料进一步证明并扩展了这一假说。1 .2Hz电针引起中枢内吗啡肽 (EM)释放 ,1 0 0Hz无效EM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阿片肽 ,还不清楚何种频率的电针可促进其释放。①将EM抗体注入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可阻断 2Hz电针镇痛 ,而不影响 1 0 0Hz电针镇痛 (Han ,etal.NeuroscLett,1 999,2 74:75) ;②将EM抗体或μ受体拮抗剂CTOP注入小鼠脑室 ,阻断 2Hz电针镇痛而不影响 1 0 0Hz电针镇痛 (…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与麦普替林(以下简称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敏感方法:分别接受电针治疗的30例和服用药物治疗的31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第14、28、42天分别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虚自评量表(SAS)、Asberg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以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进行疗效与副反应评分。结果:电针与药物治疗后SDS、HAMD分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药物组伴躯体综合征的患者HAMD减分率显著高于电针组(P<0.01)。治疗后电针组焦虚/躯体化症状群、SAS、Asberg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的分数均低于药物组(P<0.05),电针 疗效指数显著高于药物组(P<0.01)。结论:电针和药物均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对躯体主诉多、焦虚症状明显、年老体弱或体质敏感不耐药物副反应的患者可首选电针。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采用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脑缺血区脑组织Glu、Asp的含量。结果显示,缺血60min后,脑组织Glu、Asp升高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EAA(Glu、Asp)参与缺血区神经元的损害。电针督脉经“百会”、“大椎”2穴10min后,可有效地降低脑组织中Glu、Asp的含量,阻止神经元继发性坏死,将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电针督脉经穴对急性脑缺血大鼠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脑缺血组和电针组。夹闻双侧顿总动脉使局部脑组织血流量急剧下降,造成急性脑缺血。分别测定正常、关闭时和电针督脉经穴后,大鼠脑组织及血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含量。结果发现:急性脑缺血时脑组织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增加,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下降。电针督脉经穴后,脑组织及血中的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提示电针督脉经穴可保护脑缺血所致神经元损伤,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可能参与电针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将46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配对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针刺组)。观察治疗前后HDS、FAQ、CCSE的评分值,SOD、LPO、GSH—Px、血脂和NO等含量以及EEG、TCD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电针组有效率为52.2%,总有效率为8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0%和47.8%(P<0.01);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0.01),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提示电针治疗VD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对VD的近期智能康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1和5HT2受体数量和结合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29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抑郁症的调节作用.方法复制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施以电针"百会""足三里"穴治疗.采用美国GraphPad Prism 3.02专用统计软件,以非线性回归方法计算最大结合率(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推测5-HT1A和5-HT2A的受体数量与结合活性.结果(1)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1受体的Bmax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电针可增加其Bmax值.(2)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2受体的Bmax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电针可降低其Bmax值;抑郁模型大鼠5-HT2受体的Kd也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治疗后Kd值也有所下降.结论5-HT受体功能不平衡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电针"百会""足三里"穴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力竭游泳大鼠肾脏线粒体自由基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进一步研究电针的抗过氧化、抗衰老作用,探讨肾俞平衡阴阳、益精补肾机理.方法选择7组大鼠做力竭游泳实验,观察力竭前后不同时间及有无电针刺激条件下大鼠肾脏线粒体自由基代谢情况和线粒体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力竭游泳后即刻和4小时末MDA,GSH,NADH,游离Ca2+,THG,GSH-Px均有不同特点、程度的变化;电针组大鼠游泳耐力时间明显长于未电针组(P<0.01).提示力竭游泳可诱发大鼠体内一系列过氧化反应,自由基大量生成、积累、代谢出现异常.结论电针其"肾俞"可较明显提高自身抗过氧化能力,有效清除自由基,提高运动能力,初步揭示了肾俞平衡阴阳、益精补肾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