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肝方治疗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血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正肝方治疗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AFP)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64例肝硬化伴高AFP患者,随机分为正肝方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正肝方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正肝方,每天1剂,每天2次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GGT、TBIL、ALB)、AFP值、CD4、CD4/CD8值及肝脏影像学检查情况,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正肝方能有效降低患者AFP水平(P〈0.01),升高患者CD4、CD4/CD8值(P〈0.01或P〈0.05)。结论正肝方能有效降低AFP水平,其机理可能与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肝胆疾病患者血清肝酶谱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锡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4):3044-3045
目的观察各类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肝酶谱的变化,分析血清肝酶谱检测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各种肝胆疾病患者156例,空腹抽取静脉血做肝酶谱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及甲胎蛋白(AFP),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血清肝酶的活性在各类肝胆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种肝酶的活性在不同疾病中所表现出的特异性也不相同。结论血清肝酶谱检测有助于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联苯双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已初步肯定其降血清谷丙转氮酶的近期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该药治疗慢性肝炎及肝硬变的作用机理,在门诊选择具有某些异常化验指标(蛋白电泳、甲胎蛋白、胆红素)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作为疗效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于尔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2):72-72
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的工作,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些阶段。在五十年代,以一般的临床探索为主,对肝癌的临床表现,逐步有所认识。治疗上则除手术外还缺少办法。六十年代,广泛应用中草药,少数病例获得缓解,个别甚至有较长的生存。七十年代中,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的概念深入到肝癌研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开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疗效。在甲胎蛋 相似文献
5.
华蟾素是以传统药材——中华大蟾蜍之阴干全皮为主要原料,经严格工艺提取研制而成的注射针剂。本协作组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69例,经临床观察对改善症状及局部病变均有一定的疗效。临床资料本组69例,男性61例,女性8例。年龄19~76岁,平均为48.1岁。病程最短为2周左右,最长者1年,平均4.1月。主要临床症状为腹胀,肝痛、肝肿大,部分病例伴有发热、消瘦、黄疸、腹水、脾肿大。本组病例有63例作甲胎蛋白定量检查,其中37例>500μg。A 型超声波探查可见肝区实质性肿 相似文献
6.
李乃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3):143-146,130
通过对130例肝癌和111例其它肝胆疾病患者舌象的对照观察,初步总结认为:肝癌患者主要表现以舌边两侧(即中医舌诊属肝胆区)青紫和绛紫舌居多,并结合舌之瘀斑瘀点、条纹线隆起物及静脉迂曲色变的多少和轻重,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癌的病变程度。青紫舌或绛紫舌患者,肝脏肿瘤多数>5cm,且易在肝内播散,手术切除率和切除后的甲胎蛋白(AFP)转阴率低,易在短期内再发或常致死亡;舌色淡红或仅舌边红赤的肝癌患者,肿瘤多数<5cm,一般无肝内播散,手术切除率及术后甲胎蛋白转阴率高,术后再发时间较长,且二次或三次手术机会亦多。 相似文献
7.
陈利铭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11):647-650,643
本文报告应用蟑螂提取物(简称 AT_2)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药理实验表明:该药具有抗癌活性,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能使脾脏重量增加,在体外可增加T淋巴细胞对 ConA 的转化反应。AT_2片治疗原发性肝癌49例,临床观察表明,本品具有缓解症状,使肝大回缩、甲胎蛋白下降、延长患者生存期等作用。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中成药。 相似文献
8.
9.
10.
近年来,我们采用了中医健脾理气法为主合并阿霉素(ADM)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PHC)1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制定标准(实用肿瘤学.第二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25)。男14例,女2例,年龄28~59岁。病理诊断3例,细胞学诊断3例,临床诊断10例。甲胎蛋白(AFP)定量>400μg/L 者14例,全部病例均经 B 超、同位素扫描或 CT 检查而显示肝内占位性病变。血清酶学检查(AKP、γ-GT、LDH)异常者12例,HBsAg 阳性者5例,肝功能异常者4例。16例中单纯型8例,硬化型7例,炎症型1例。Ⅱ期10例,Ⅲ期6例。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