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谈谈对《金匮要略》泻心汤出处、方名的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泻心汤最早出自于西汉时期的《汤液经法》,其方名的制定与《汤液经法》重五行学说,如五脏补泻、药性五味生克制化的特点有关。此外,《金匮要略》泻心汤与《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泻心汤均非同一处方,前者为泻心汤的变方,后者为甘草泻心汤。 相似文献
2.
3.
李发枝教授应用甘草泻心汤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发枝教授善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氏病、干燥综合征、高热不退等疑难病,均取得显效。 相似文献
4.
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叫复发性口疮或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为临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大约有10%~20%的人罹患此病,虽不引起严重后果,但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影响进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笔者近年应用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的君药问题。方法:从意旨源流考证、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探讨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君药问题。结果:半夏泻心汤有半夏为君,黄连为君,黄连、干姜共为君,半夏、黄连共为君,半夏、黄连、干姜共为君等观点;生姜泻心汤有生姜为君,半夏为君的观点;甘草泻心汤有甘草为君,半夏为君,生姜、半夏、甘草共为君的观点。结论:意旨源流考证、实验及临床研究相结合的多层面的系统研究可以为揭示君药问题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甘草泻心汤加苦参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加苦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口服甘草泻心汤加苦参汤剂,对照组予口服奥美拉唑。[结果]治疗组30例,治愈17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30例,治愈16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86.7%。[结论]甘草泻心汤加苦参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范永升辨治白塞氏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氏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 syndrome,BS)类似于中医学之“狐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多系统疾病。因其以口腔和(或)外阴溃疡、眼部病变最为常见,故又称“口眼生殖器三联征”,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反复发作。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采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有疗效,但长期服用有明显不良反应,且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基于胃分泌指标的甘草泻心汤君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药效学角度探讨甘草泻心汤君药问题。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对甘草泻心汤进行拆方,测定各配比组方对胃酸含量、胃蛋白酶活性及胃黏液分泌的影响,针对实验数据应用MATLAB软件,建立药味与药效指标(胃酸、胃蛋白酶、胃黏液)的非线性影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分析甘草泻心汤中各药味在全方背景下的量效关系。结果:对正常大鼠胃蛋白酶分泌,甘草、黄芩、黄连、大枣、生姜具有促进作用;半夏、干姜、党参具有抑制作用。对大鼠胃酸分泌,干姜、黄芩、黄连、大枣、生姜具有促进作用;半夏具有抑制作用。对胃黏液分泌,黄芩、黄连、大枣、生姜有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对于探讨甘草泻心汤君药问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胡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243-244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失眠症的治疗。方法:根据SPIEGEL量表筛选出患有失眠症的散打运动员8例,以甘草泻心汤水煎,分2次服,疗程10 d,另选没有患失眠症的散打运动员8名作对照。结果:经甘草泻心汤治疗后失眠症状改善,且通过P3潜伏期、P3波幅、CNV波幅以及平均反应时间的前后对比,提示甘草泻心汤可改善认知能力。结论:甘草泻心汤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失眠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