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旭高治肝八法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探寻王旭高肝气证治治肝八法所针对病证的内在机理、以及体现该八法的选方用药,希冀把握其肝气证治的思路,分析、指出其中的优势,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养血柔肝法治疗右胁下腹肌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胁下腹部肌肉疼痛常见于腹部手术 (胃、胆囊及剖腹产 )及人工流产术后。其痛之部位表浅 ,病人常自述右胁下腹部肌肉疼痛 ,多发生于夜间 ,喜揉按 ,并有劳累后疼痛加重的特点。经B超及消化道造影无异常所见 ,亦无阳性体征。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散寒通阳等法治疗均无明显疗效。笔者在临床上经辩证认为 ,此种疼痛属血虚失荣 ,脉络不和 ,肝气乘之所致。运用清代王旭高之柔肝法 ,治疗 2 0余例 ,收到明显疗效。1 病例介绍病例 1,张某 ,女 ,2 6岁 ,1989年 8月 2 0日初诊。4 0余日前做人工流产术 ,半月后右侧腹肌痛渐起 ,痛在胁下 15cm处 ,约…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总结王旭高治疗咳嗽经验。方法:通过对王旭高诊治咳嗽病案的分析,总结王旭高咳嗽论治的特色。结果:王旭高治疗内伤咳嗽,非常重视肺与他脏的关系,深合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旨;结论:王氏对咳嗽的治疗,既有继承又有发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外科证治秘要》[1]一书,系清末无锡名医王旭高先生所著。该书涵盖了中医外科临床辨证论治常法,言简意赅,对初学者来讲,易于把握要旨。细究此书则可辨证得其要领,论治可明其常法,继则临床施治便有方可循,为进一步深入钻研开辟门径。结合本人临床治验及教学体会,现将王旭高先生主要学术思想介绍如下,以飨同道。论疮疡王旭高认为:凡外疡名目虽多,以痈疽为提纲,疽属阴,痈属阳也。诸疮痛痒,皆属心火,故外疡多火证,然每每兼风兼湿,若真正阴寒之症,百中仅二三耳,外疡以寒、热、虚、实四字为提纲,治法以温、清、攻、补四字为要领。湿有阴阳之别,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将《王旭高临证医案》中的消渴病用药在"阴阳球-八纲数学模型"上进行空间定位表达,对王旭高治疗消渴病的辨证思维进行量化、直观简析。方法将《王旭高临证医案》"三消门"的7个医案,11首方药编辑、录入"阴阳球-八纲数学模型"软件,显示其在寒热、表里、虚实三个坐标轴组成的立体空间中的位置,并基于方证对应理论进行分析。结果医案中王旭高治疗消渴病的方药在第5,6,7象限,其他象限未见;有六首方药位于第五象限,属于里实热证。结论在王旭高临证治疗消渴的7个医案,11首方药中,从数学模型上显示证型有里实热证、里虚热证、里虚寒证,这与王旭高的"三消多为火证"和"三消以肾为主"的观点相吻合。利用"阴阳球-八纲数学模型"软件将医家的临证用药进行空间定位表达,可直观展示医家的辨证思维在立体空间的变换轨迹,深入了解其临证水平及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9.
王旭高为清代著名医家,通过研究《王旭高医案》《王旭高医书六种》中有关痰证医案和论述,分析和总结了王旭高对痰证病因病机的独特认识、治疗痰证的特色治法及其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0.
清代吴中名医王旭高,字泰林,号以行,晚号退思居士,又号九龙山人。一生著作甚多,在医学方面颇多建树,以肝病证治和方剂方歌研究著称,被人称为“治肝楷模”。王旭高在治疗痛证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在其著作《医学刍言》中,详述“九痛”的病机及与脾胃的关系,善用温补脾胃之法来治疗“九痛”。现对其治病特色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