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治疗不同阶段证型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同阶段的中医证型特点,为中医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1980年1月~2007年12月31日国内期刊中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24篇,共涉及ITP激素治疗不同阶段证侯患者939例,激素各使用阶段主要证型分布分别为:首始阶段:血热妄行型(33.65%)、气不摄血型(12.14%);减量阶段:气不摄血型(17.15%)、阴虚内热型(15.02%);维持量阶段:气血两虚型(11.16)、气不摄血型(10.12%)。结论:在ITP使用激素的首始阶段,以血热妄行型和气不摄血型为常见证型;减量阶段,以气不摄血和阴虚内热为常见证型;维持量阶段,以气血两虚和气不摄血为主要证型;而血瘀型则在不同阶段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2.
姚乃中运用温肾填精、凉血活血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姚乃中教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肾虚精亏,火邪侵袭;治疗以温肾填精为主,辅以凉血活血。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病情轻重给予糖皮质激素静点或口服,并配合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犀角地黄汤加减,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体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远期疗效者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口服汤药配合西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毒副作用小,且远期疗效优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5.
仙连颗粒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抗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仙连颗粒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对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膜蛋白水平的影响,证实ITP的发病机制与体液免疫有关。方法选取ITP病例40例和正常对照20例,运用单盲法将4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强的松片,治疗组口服仙连颗粒。检测治疗前后ITP患者的血小板(PLT)值,IT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PAIgG、PAIgA、PAIgM、血小板膜蛋白GPⅡh/Ⅲa的水平。结果仙连颗粒的疗效明显优于强的松(P〈0.05);可以升高PLT,降低PAIgG、PAIgA、PAIgM及GPⅡb/ma的表达水平(均P〈0.01)。结论仙连颗粒能够代替强的松治疗ITP,ITP的发病机制可能与PAIgG、PAIgA、PAIgM及GPⅡh/Ⅲa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姚乃中运用温肾填精、凉血活血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姚乃中教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肾虚精亏,火邪侵袭;治疗以温肾填精为主,辅以凉血活血. 相似文献
7.
抗核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和抗心磷脂抗体(ACA)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52例ITP患者及2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ANA和ACA检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并对ANA、ACA阳性和阴性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TP患者ANA和AC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NA阳性和阴性的ITP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ACA阳性和阴性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TP患者ANA阳性只是的一种伴随症状,不能作为辅助诊断标准;而ACA阳性可能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一个因素,对于诊断ITP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间接反映ITP患者血小板的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8.
自拟紫癜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笔者采用自拟紫癜汤治疗本病,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rITP患者据临床表现分为实热迫血、气血亏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阴阳两虚五型辨证论治,并配合西药利妥昔单抗、雄激素、白细胞介素-11等治疗.结果:17例患者显效2例(11.8%),良效6例(35.3%),进步7例(41.2%),无效2例(11.8%).总有效率为88.2%.结论:中西结合,取长补短,标本同治,为rITP治疗之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桑椹三仙胶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B淋巴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桑椹三仙胶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B淋巴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的影响。方法:采用流氏细胞术测定桑椹三仙胶治疗前后CITP病人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19+阳性细胞CD80+和CD86+的表达。结果:CITP患者疗前外周血B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阳性率较正常组相应的共刺激分子表达阳性率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桑椹三仙胶治疗后C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阳性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仍未达正常水平,与疗前和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ITP患者B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CITP的发病机制。桑椹三仙胶可能通过纠正共刺激分子异常表达、调节抗原递呈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