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8篇 |
完全免费 | 92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760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144篇 |
2012年 | 230篇 |
2011年 | 241篇 |
2010年 | 282篇 |
2009年 | 199篇 |
2008年 | 212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治未病”的思想首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虽距现代时间久远,但反映在治病、治国、治事、治人的方方面面,使人不得不佩服其永不衰退的思维科学性。《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 相似文献
2.
3.
治未病——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中医防治疾病思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构成了“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内容。作为中医防治疾病基本原则的“治未病”理论,包括了这三方面内容而贯穿于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康复疾病的整个过程中,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养生保健措施和防治疾病方法的指导原则,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的学术理念。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对中医院发展机遇及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1月“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建议,把“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而后许多中医院积极响应,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工程,拓展了中医药的服务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渴望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和医疗技术,可能正是当今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有力武器。作为承载“治未病”功能的各级中医院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面对较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未病溯源、内涵与应用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明确提出了“预防”的概念,《周易·既济卦》说“君子思患而豫(预)防之”,是目前发现关于“预防”的最早的文字记载。中医“治未病”最早源于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由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阐发,后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到明清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立昌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4):213-215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今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特别请大家思考和研究一个问题,中医学中有一个理念:‘上工治未病’,我理解就是重视预防和保健的医学,也就是防患于未然。……",这段讲话立意高远,寓意深广。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贯彻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指导地位,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正确理解"治未病"理论精髓和科学内涵,是确立和贯彻"治未病"思想的关健。 相似文献
7.
健康、亚健康、未病与治未病相关概念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亚健康,虽然《黄帝内经》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可以指导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中医药在干预亚健康方面有一定优势,已为专家所公认。但大家对健康、亚健康、未病与治未病相关概念的认识尚不统一,笔者结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对健康、亚健康、未病、治未病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提出个人意见,以期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8.
针刺干预中风先兆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干预中风先兆,预防中风发生的临床疗效,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方法将106例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干预。两组疗程均为6星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治愈率为4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治愈率为1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干预具有显著缓解中风先兆的作用,并可降低中风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内经》"治未病"思想的核心——先机扶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左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255-256
<内经>"治未病"原则,是在中国古代趋吉避凶的防患观念指导下产生的,它构成中医预防学的理论基础.对<内经>"治未病"概念进行解析,即是对中医预防学理论体系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0.
亚健康与“治未病”的概念、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阐述亚健康的概念与范畴及中医“治未病”的概念与范畴的基础上,论述了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的关系,认为亚健康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理论体系可指导亚健康的临床辨识及干预,开展亚健康的研究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治未病”的内涵及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