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建立桂枝茯苓胶囊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三氟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结果 10批桂枝茯苓胶囊指纹图谱中标示出13个共有峰,各峰分离度大于1.5,峰形良好。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以用于桂枝茯苓胶囊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产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从桂枝茯苓胶囊提取物中定向分离制备去氢土莫酸的方法。方法以去氢土莫酸为分子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去氢土莫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以此聚合物为填料,从桂枝茯苓胶囊提取物中一步分离制备得到去氢土莫酸,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经Scatchard分析,去氢土莫酸分子印迹聚合物最大表观结合位点数(Qmax)为9.10 mg/g。经HPLC检测去氢土莫酸质量分数为90.76%。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从桂枝茯苓胶囊提取物中靶向分离制备去氢土莫酸,有利于减少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操作简单,为其高效分离纯化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的正丁醇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NMR等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醋酸乙酯层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酰芍药苷(1)、白芍苷R1(2)、paeonidanin A(3)、4-甲氧基苯甲酰基芍药苷(4)、paeonidanin B(5)、4-O-methylgalloylpaeoniflorin(6)、paeoniflorin B(7);从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maltopaeoniflorin(8)、芍药苷(9)、羟基芍药苷(10)、芍药内酯苷(11)。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均为芍药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数和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改进制作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ig桂枝茯苓胶囊0.256,1.024 g.kg-1,28 d后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测定大鼠脾脏中CD4+T淋巴细胞数;将分离的NK细胞与K562细胞共孵育后,MTT法检测其杀伤活性。结果:低剂量组CD4+T淋巴细胞数比模型组提高19.0%,NK细胞杀伤活性提高54.1%,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可显著提高CD4+T淋巴细胞数和NK细胞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6.
评价不同剂量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将240例年龄18~30岁的原发性痛经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高剂量组、试验低剂量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8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随访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对痛经疼痛程度进行比较.治疗期试验高剂量组、试验低剂量组、安慰剂组治疗期有效率分别为68.42%,67.57%,47.89%,试验组均优于安慰剂组(P<0.001);随访期试验高剂量组、试验低剂量组、安慰剂组有效率分别为73.68%,72.97%,53.52%,试验组均优于安慰剂组(P<0.005);治疗期试验高剂量组、试验低剂量组、安慰剂组疼痛持续时间分别下降57.88%,46.17%,30.40%;随访期试验高剂量组、试验低剂量组和安慰剂组疼痛持续时间分别下降67.93%,53.56%,47.46%,试验组疼痛持续时间下降率均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0 1),试验高剂量组疼痛持续时间下降率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疗效呈现出一定的量效趋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均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症状,减少疼痛持续时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具有较好的总体治疗效果和远期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7.
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服用补肾化瘀中药,对照组服用桂枝茯苓胶囊,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与单纯活血化瘀之桂枝茯苓胶囊相比,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和临床主症如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肛门憋坠感等症状的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孕、排卵情况方面,治疗组受孕率及BBT监测排卵转为双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化瘀中药能够有效提高子宫内膜异住症不孕的受孕率.并对伴随的肾虚血瘀症状有显著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7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口服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30例服用甲基睾丸素;比较两组治疗后子宫肌瘤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和水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D-101型大孔树脂和反相RP-18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和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氧化芍药苷(1)、半乳糖醇(2)、咖啡酸(3)、牡丹皮苷F(4)、去氢土莫酸(5)、猪苓酸C(6)、3-表去氢茯苓酸(7)、3-表去氢土莫酸(8)、海藻糖(9)、鸟苷(10)、腺苷(11)、丙氨酸(12)、亮氨酸(13)、脯氨酸(14)、精氨酸(15)、α-D-葡萄糖(16)。结论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氯仿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中共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皮酚(1)、苯甲酸(2)、β-谷甾醇(3)、反式桂皮酸(4)、白桦脂酸(5)、2,5-二羟基-4-甲基苯乙酮(6)、齐墩果酸(7)、茯苓酸(8)、花旗松素(9)、苦杏仁苷(10)、甘露醇(11)、3,3′-二甲氧基鞣花酸(12)、常春藤皂苷元(13)、没食子酸(14)、胡萝卜苷(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