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杏苏散加减治疗岭南外感咳嗽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感咳嗽,其临床分型证治多分为风寒、风热、风燥三大类,各有其要,精于辨证施治者,可应手而痊.然受当今医界浮躁之风影响,临床中医生多有随波逐流之势,见热则清热,见咳则止咳,加之受现代医学炎症理论影响,治外感发热而咳者多不分证型,动辄大清其热,滥用苦寒之品比比皆是,如清开灵、双黄连、痰热清、白虎汤等.其为热者或可幸中,若为它证则多因误治而成变证.另外,由于患者自服药物不对证情,亦多可导致病情变化.如岭南人多有饮凉茶习惯,外感发热多自行服用,其品多寒凉,不仅伤中,而且郁遏肺气,以致其热未除而反添咳嗽之症.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9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高脂血症为临床特点的一组症状群,其基本病理缺陷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属于中医“水肿”范畴。 相似文献
3.
4.
杏苏散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7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杏苏散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喉源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杏苏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头孢拉定、咳特灵、化痰止咳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3%,对照组为88.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杏苏散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杏苏散加减治疗鼻后滴漏致慢性咳嗽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杏苏散加减与美敏伪麻溶液治疗鼻后滴漏致慢性咳嗽的效果.方法:120例鼻后滴漏致慢性咳嗽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选用西药美敏伪麻溶液,治疗组(60例)选用中药杏苏散加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杏苏散加减治疗鼻后滴漏致慢性咳嗽疗效优于西药美教伪麻溶液. 相似文献
6.
杏苏散加减治疗小儿咳嗽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在冬春气候多变之时,最易为六淫之邪侵袭,不论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肺必当其冲,致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笔者在临证中常用杏苏散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该病,所验颇丰。杏苏散载于《温病条辨》一书, 相似文献
7.
8.
杏苏散加减治疗小儿咳嗽20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苏散出自《温病条辨》,由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陈皮、杏仁组成。笔者自2003年至2004年用此方辨证加减治疗小儿咳嗽20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加减杏苏散治疗外感咳嗽5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减杏苏散治疗外感咳嗽560例崔爱军,孔世仁指导高志林白银市白银区中医院(730900)主题词外感病,咳嗽,@加减杏苏散,临床研究我们自1993年9月至1994年3月期间,运用加减杏苏散治疗外感咳嗽560例,疗效卓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主... 相似文献
10.
杏苏散非治燥之方 亦非润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鞠通《温病条辨》载云:“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燥伤皮毛,故头微痛恶寒也……咳嗽稀痰者,肺恶寒,古人谓燥为小寒也;肺为燥气所搏,不能通调水道,故寒饮停而咳也……。若伤燥凉之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正为合拍。”吴氏本意,“燥为小寒”,燥凉之因,实为外感风寒袭肺,当以温散之品治之。而现行《方剂学》讲义沿袭旧说,将杏苏散仍列入轻宣润燥剂,作为治疗“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