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井穴刺络对针刺治疗急性缺血中风偏瘫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井穴刺络法能否加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后偏瘫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将急性缺血中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井穴刺络加醒脑开窍针刺组(治疗组)和醒脑开窍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结果:①Fugl-M 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手臂、腕部、手、脚4部分FMA总分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臂、腕部、脚3部位积分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手指运动功能评分中,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积分评价: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而缺损积分减少值(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SS-QOL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评分比较中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井穴刺络对针刺治疗急性缺血中风偏瘫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主要在改善手指运动功能方面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大活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活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活络胶囊,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周及4周时,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大活络胶囊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电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组另加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上、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上肢肌张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肢肌张力记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Fugl-M eyer运动功能记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电针结合现代物理训练疗法,可明显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较单纯物理康复疗法为佳。 相似文献
4.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肩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综合康复组32例、康复组30例、针灸组30例和药物组28例。用Fugl-M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上肢运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研究其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FMA’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之间治疗前后比较,针灸加康复的综合康复组明显优于其它各组(P〈0.01);针灸组与康复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优于单纯药物组。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极大促进脑卒中偏瘫肩的康复,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4
辛露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63-64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4例病情稳定在 1周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 4 2例。 2组药物治疗相同 ,康复组再加康复功能训练。比较 2组入选时、30d后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入选时 2组无显著性差异 ;入选 30d后 ,Fugl-Meyer评分 :康复组为 (6 9.1 2± 2 3.4 2 )分 ,对照组为 (48.32± 1 7.5 6 )分 ,P <0 .0 1 ;Barthel指数评分 :康复组为 (70 .2 0± 1 8.1 8)分 ,对照组为 (43.1 5± 1 6 .32 )分 ,P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疗效明显 ,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6.
靳三针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靳三针组采用靳三针治疗,西医康复组采用西医康复手法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的整体功能水平,1疗程(28天)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ND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NDS、ADL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NDS疗效总有效率靳三针组为94.0%,西医康复组为8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组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靳三针疗法能够更有效改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相似文献
7.
8.
中医情志指导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医情志指导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探讨中医情志指导的有效性.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中医情志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时间为每日1次,总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以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各经过指导教育1个月后,中医情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改善效果显著好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情志指导更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分别记录疗程14天及28天的NIHSS积分及ADL积分进行观察。结果:14天及28天时,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有效率(79.1%、89.5%)均高于对照组(58.1%、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及日常生活能力,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良方。 相似文献
10.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针药结合治疗)各30例,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