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796篇 |
出版年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芎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是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功效的常用中药,临床上广泛用于头痛、胸胁疼痛、经闭腹痛、冠心病等。所含有效成分为四甲基吡嗪(川芎嗪)和阿魏酸等。此外尚含有挥发油、蒿本内酯和丁烯苯肽等烷基本肽类化合物。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制剂致性腺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1 概述 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生育、抗免疫、抗菌等多种活性,其化学成分主要是二萜、三萜、倍半萜、生物碱等.至今从雷公藤中已分离出70多种化学单体,其中以二萜内酯为主要活性成分.大量的研究表明,雷公藤应用于临床具有相当大的毒副作用,其主要毒性成分也是其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属植物所含二萜化合物,属松香烷型,是生理活性的主要成分,至今已从雷公藤植物中分离出14种二萜化合物(如雷公藤甲素、乙素、丙素、雷醇内酯、山海棠素等),并已分离出17种三萜化合物和5种生物碱[1].其他成分还有雷公藤分甙、有机酸、卫矛醇、卫矛碱、多糖等.雷公藤全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以嫩芽及叶最大,花次之,根皮再次之,木质部最小[2]. 相似文献
3.
黄芩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芩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属唇形科植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菌痢、肝炎、高血压等。黄芩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Ⅰ和黄芩新素Ⅱ。近年来对黄芩有效成分和药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就近年来有关黄芩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抗氧化作用自1935年Haber和Weiss发现氧自由基以来,人们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许多病理生理现象如衰老、肿瘤、突变、炎症、多器官的缺血再灌注等都与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4.
5.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其临床表现以口疮反复发作或此愈彼起、灼痛较剧为特点.本病发病率较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近年来,中医学依靠其整体施治、方法多样的优势,在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7.
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统称,是指由于过量乙醇(酒精)摄入导致的肝脏损坏及其一系列病变.在欧美,ALD是肝病相关疾病及死亡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8.
9.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与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西医多采用综合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疗程长、不良反应大、价格昂贵等问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优势,尤其是中药灌肠治疗具有使药物直达病所、保证药物作用浓度、保护肠道溃疡面等特点,临床治愈率高,疗效肯定,充分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将近5年来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从中药辨证灌肠治疗、专方专药灌肠给药、中药灌肠配合内服、中西药结合给药及灌肠配合其他外治法5个方面给予总结. 相似文献
10.
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扳法是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少临床工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对传统扳法的姿势、角度、力度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改良.总结近年来各种腰椎扳法的临床和机理研究,认同定位扳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变节段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认识到目前扳法研究的某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提出了在计算机上利用PACS影像传输系统对定位扳法治疗前后腰椎局部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以进一步探讨定位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