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9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227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232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115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169篇 |
2010年 | 150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123篇 |
2007年 | 117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红藤愈萎理胃汤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观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HP(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密切相关。我们自1995年卫月~1996年12月,对6O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为红藤愈萎理胃汤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各北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小结如下。亚临床资料本文6O例均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经快速尿素酶测定,证实为HP阳性。症状以胃院痞满,食后愈甚,食欲减退,暖气不舒,口苦或干为主。治疗组3O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5~66岁,平均49.4岁;病程1~19年;病变轻度IO例,中度13例,重度7例。对照组3O例中,男性15例,…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难治病之一,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本病列为胃癌前状态。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6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届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 相似文献
4.
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与胃癌关系密切。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之一,若CAG伴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中、重度不完全结肠肠化,则视为癌前病变,其癌变率可达1.8%~5.4%。 中医治疗CAG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活血化瘀是其基本治则之一。但是目前对其作用机理的分析尚欠深入。从活血化瘀本身的作用特点分析,笔者认为,其对胃壁屏障的影响很值得研究。本文试从以下方面作些分析。 1CAG与胃壁屏障 胃壁屏障包括胃粘液屏障和胃粘膜屏障两部分(1)。前者主要由糖蛋白和磷脂组成,呈凝胶状,… 相似文献
6.
灸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G)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易癌变的特点 ,临床一直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根据古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原则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 ,观察了灸药结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兹报道如下。一般资料90例患者均符合中医胃脘痛诊断标准 ,且符合西医萎 相似文献
7.
从"虚""毒""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及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胃黏膜活检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在4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本人接治了大量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积累了较多经验. 相似文献
8.
浅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治特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因饮食不节或情志所伤而致,其病机有湿,滞,虚,瘀四个方面,脾胃虚弱者,用百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及参芩白术散加减,胃阴不足者,则取一贯煎,沙参麦门冬汤,益胃汤等化裁,胃气壅滞者,方用 柴胡疏肝散加减,湿热郁滞,可据湿邪与热邪之偏重,而选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甘露丹等,胃络瘀血者,可选用四物汤,血府农瘀汤,失笑散重。 相似文献
9.
消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们从 1 990年以来用自拟消萎灵水丸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进行临床观察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 60例 ,住院患者 1 8例 ,门诊患者 42例 ;男37例 ,女 2 3例 ;年龄 35~ 70岁 ,平均 44岁 ;病程 5~ 1 6年 ,平均 9.8年。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确诊 ,诊疗标准参照 1 989年南昌中西医结合会议《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 ) [1] 。根据以上诊断标准 ,60例患者中 ,重度 1 2例 ,中度 33例 ,轻度 1 5例。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0例 ,血液流变学异常者 53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0… 相似文献
10.
对485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菌(HP)总检出率为59.6%,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粘膜分离出HP,在体外成功培养并连续接种传代。采用枯矾与阿斯匹林分别给小白鼠及家兔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再灌注HP,经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检查,与人体CAG改变一致。证明HP符合Koch关于致病菌三定律。本研究从CAG细菌感染说出发,对53味中药及其组方进行抑菌试验,发现HP对三七、厚朴敏感;对乌梅、元胡中度敏感;对黄连、大黄高度敏感。对胃热型CAG用清热化瘀汤及活胃2号治疗7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2%,胄镜有效率为85.7%,病理有效率为80%,与三九胃泰对照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