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完全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696篇 |
出版年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62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49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12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262例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晓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8):1013-1015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的胃黏膜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临床观察慢性胃炎病情变化、判断疗效以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慢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发病机制等理论,通过对26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下胃黏膜改变和病理组织学改变的观察,比较不同证型之间各种胃黏膜病变的构成比和发生率。结果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寒证占慢性胃炎的大部分(66.8%);肝胃气滞证和胃热炽盛证以浅表性胃炎为主(P<0.01),脾胃虚寒证和胃阴亏虚证以萎缩性胃炎为主(P<0.01)。伴有肠上皮化生的胃炎多见于胃阴亏虚证(P<0.01),出现胆汁反流的胃炎中绝大部分见于肝胃气滞证(P<0.0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在各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胃炎的不同证型与胃黏膜病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参考辨证分型评估胃黏膜病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并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5个证型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并将各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各型间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胃炎以脾虚肝胃不和型、脾胃气虚挟气滞型和脾胃湿热型3型最多,且与Hp感染关系最为密切。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的脾胃湿热和脾虚肝胃不和型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4.
对慢性胃炎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胃炎一般起病慢,潜伏期长,病程迁延持续时间长,且一般不能完全治愈,只能缓解或控制其症状,而护理干预是慢性病人护理的重要方面,因为病人的心理活动、对疾病的感受和反应及护理人员对病人所施加的心理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结果。本文通过对25例住院慢性胃炎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探讨倾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疏导、强调正确的知识和观点、鼓励和暗示、争取家庭支持等在治疗慢性胃炎病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6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对症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29%。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且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慢性胃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98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02例,采用自拟黄连薏苡汤加味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96例,采用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防护剂联合抗生素治疗.结果:疗程结束,治疗组临床治愈46例(45.1%),显效25例(24.5%),有21例(20.6%),无效10例(9.8%),总有效率90.2%,对照组临床治愈19例,占19.8%,显效21例,占21.9%,有效23例,占24%,无效33例,占34.4%,总有效率65.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72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13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72例。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保胃运脾汤,并根据兼证的不同,随症加减治疗,疗程4周,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有效率为90.3%,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治胸痹三方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金匮要略·短气病脉证治》中,张仲景提出了治疗胸痹的三个名方: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他们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同时他们对心衰、心肌炎、心律失常、高脂血症、肺系疾病、慢性胃炎等的治疗均有疗效。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这三方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1胸痹三方的现代药理研究张建敏[1]等以结扎冠脉方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以不同剂量的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灌胃后,测定心肌梗死范围,检测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血清MDA含量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9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4年以来,我们以<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为主方治疗慢性胃炎9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