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7篇 |
完全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40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胸痹心厥(冠心病心肌梗塞)急症诊疗规范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东北分组 《中国中医急症》1995,4(4):183-185,173
〔急症病名〕胸痹心厥即《灵枢·厥论》之真心痛,类似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胸痹心痛”,取二者之义,统称为胸痹心厥.它因它证它病均不属本规范围.〔诊断标准〕1 病名诊断1.1 临床表现特点①两乳之中,鸠尾之间出现持续性、压榨性及难以忍受的疼痛,休息及含服芳香温通药或硝酸甘油类不易缓解.②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发热、纳呆、呕恶、自汗、烦躁、紫绀、肢沉.严重者伴有倚息不得卧,咳唾粉红色泡沫状痰,濒死感;或四肢厥冷,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或心悸不宁,脉沉弱或脉微欲绝或促、结、代等. 相似文献
2.
中风初起的急救措施——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中风初起的急救措施——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郭义周智良周国平马岩王秀云胡利明徐汤苹张艳军(天津中医学院300193)图书分类号R246.6关键词中风/针刺疗法急症处理放血疗法天津市卫生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天津市教委重点学科基金资助项目从...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保元行气汤攻补兼施结合西支持疗法,抗生素等治疗,必要时中转手术。结果:临床治愈92例,治愈率76.7%,无效28例,其中死亡3例,死亡率为2.5%。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时肠粘连,蛔虫病。粪食类梗阻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山茱萸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山茱萸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1.用乌头碱和氯化钙诱导大鼠心律失常,观察不同剂量山茱萸预防性给药对出现心律失常潜伏期和死亡率的影响。2.同法诱导大鼠离体乳头肌收缩节律失常,在灌流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山茱萸,观察其对心脏乳头肌收缩节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山茱萸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潜伏期,降低氯化钙致大鼠室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乌头碱诱发大鼠离体左室乳头肌节律失常的阈剂量,且对乌头碱和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左室乳头肌收缩节律失常有明显逆转作用。结论:山茱萸可用于临床预防或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并为名医张锡纯的用药经验提供了部分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胸痹心水(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急症诊疗规范(草案)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病证命名]胸痹一病,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源于《内经》,与现代医学冠心病类似.《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之心水证:“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与心力衰竭类同,所以将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命名为胸痹心水.排除它因它证它病.[诊断标准]1 临床特点(1)胸膺部满闷,甚或疼痛难忍.(2)心悸而烦,动则少气,甚则喘息咳唾,不能平卧.(3)跗肿大腹,小溲不利,或全身浮肿. 相似文献
6.
7.
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以眼针治疗,对照组以体针治疗,均10次为1疗程,治疗2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29例,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5.3%;对照组基本痊愈3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24例,无变化17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7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632例急诊眩晕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急性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按中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分类依据对632例急诊眩晕患者的临床应用资料相应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辨证分型特点。结果:梅尼埃病所致眩晕主要下型为肝明阴虚,高血压病所致眩晕主要证型为风阳上扰,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眩晕主要证型为气血亏虚,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主要证型为肝肾阴虚和气血亏虚。结论:急诊眩晕患者因病因不同而证候分布有所不同,正确把握不同疾病所致眩晕的主要病机,对中医急症辨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药灌肠剂治疗急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药灌肠剂是将中药制成液体,直接灌入或消入直肠的一种剂型,起源于《伤寒论》的“导法”;“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这一剂型尚未在中医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笔者认为,中药灌肠剂不失为一种简便、速效、高效的给药途径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1 中药灌肠剂治疗急症的优势1.1 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中药灌肠剂系经直肠吸收,既避免了胃酸及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也大大减小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对药效的影响.某些难以吸收的药效成分,还可通过加入直肠吸收促进剂(如EDTA、柠檬酸三钠等)的方法增加中药的吸收和利用度.1.2 吸收快、显效速.灌肠剂在吸收显效速度上比九、片、汤、栓及肌肉注射都快,甚至可与静脉注射相媲美.辜氏用麻黄汤煎剂直肠给药,治疗外感风寒型的支气管哮喘,给药15分钟后就汗出喘止.邓氏批较清瘟败毒饮口服与灌肠给药对家兔的退热作用,发现直肠给药解热时间较口服给药有显效快(P<0.05)的特 相似文献
10.
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气分析和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气分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月。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功能、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8%,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气分析(PaO:、PaCO:)、血液流变学(全血高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MAP、CO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可明显改善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等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