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3046篇 |
出版年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220篇 |
2013年 | 179篇 |
2012年 | 252篇 |
2011年 | 275篇 |
2010年 | 275篇 |
2009年 | 239篇 |
2008年 | 202篇 |
2007年 | 227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局部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针刺病变部位对应上下2~4个神经节段的夹脊穴,并根据疼痛范围大小进行局部围刺,远端配合针刺病侧的合谷、曲池。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100mg,qd,po。结果:针刺夹脊穴配合局部围刺与口服卡马西组比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感(P<0.01)、瘙痒感及烧灼感(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局部围刺可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2.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5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26例及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28例。西药组予干扰素、VitB1、VitB12肌注治疗。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比较二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刺血疗法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刺血疗法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刺血疗法联合紫外线照射,先用梅花针重叩病变局部,再拔罐,取罐后采用体表分野法对皮损区及脊椎旁相应的神经根区进行紫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等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天后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9%和90.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8.5%、66.2%(均P<0.01),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P<0.05);两组疼痛、皮损、睡眠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积分下降更为显著(P<0.01,P<0.05);痊愈患者中观察组带状疱疹止痛、止疱、结痂及痊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刺血疗法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并且能有效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是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针刺相应节段夹脊穴为主.配合局部取穴以及刺络拔罐的方法.结果: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8例,全部治愈,有效率100%.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6.
电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6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10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门诊和住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病历资料,总结电针夹脊穴疗法的疗效:结果:66例患者中,治愈46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2%;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龙血竭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龙血竭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25例,口服龙血竭胶囊4粒,每天3次.对照组15例,口服消炎痛25mg,每天3次.疗程均为30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疼痛Ⅱ级和疼痛0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龙血竭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57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采用电针治疗和多虑平治疗,10天1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有效率为76.9%,两组疗效差异为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多虑平治疗。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心理抑郁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缘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性皮肤病,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之一,约30%~50%的中老年患者于损害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神经痛持续数月或更久。患者产生皮肤烧灼感及难以忍受的神经剧烈疼痛,致使患者失眠、烦躁、焦虑及抑郁,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我们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2006年3月~2007年5月的17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抑郁状态进行测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