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完全免费 | 178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18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97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112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仲瑛治疗震颤麻痹的经验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1 主因肝肾亏虚震颤麻痹属中医学“颤振”范畴,大多发于中老年,肝肾亏虚是其发病本源。究其成因,又有两途:一则为生理性虚衰,中年之后肝肾自亏,更兼劳顿、色欲之消耗,而致阴精虚少、形体衰败,即《内经》所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二是病理性肝肾虚损,高年多病重叠,或久病及肾,致使肝肾交亏。脑为髓海,肾虚则髓减,脑髓不充,本病患者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多提示为“脑萎缩”,病理解剖提示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可为佐 相似文献
2.
督脉穴为主治疗帕金森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行性.方法针刺配合口服常规西药剂量的一半与常规西药剂量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督脉穴为主治疗帕金森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将31例帕金森病患者辨证分为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型秽痰阻络型,以止颤汤治疗3个月,采用Webster评分法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进行比较。结果:显效4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4.19%。症状改善方面震颤有效率为86.67%,肢体僵硬为70.00%,便秘为72.72%,失眠为28.57%;治疗后Webster体征评分平均下降6.47分,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提示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针灸对帕金森病脑部血流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的改变,患者的血流状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1],这一点已受到神经科临床医生的重视。本组资料观察了帕金森氏病患者的经颅超声多普勒血流图的情况,并以此为指标,观察了其针灸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化情况,及二组不同选穴对脑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肾养肝方药对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6-羟基多巴胺(6-OHDA)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左旋多巴组、左旋多巴加补肾养肝组,每组10只。各组药物处理每日1次,12周后处死取材。结果:(1)模型组纹状体多巴胺(DA)、多巴克(DOPAC)、高香草酸(HVA)含量及DOPAC/DA、HVA/DA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降低幅度约为90%;左旋多巴组DA、DOPAC、HVA含量及DOPAC/DA、HVA/DA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左旋多巴加补肾养肝组DA、DPOAC、HVA含量及DOPAC/DA、HVA/DA显著低于左旋多巴组(P<0.05),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0.05)。(2)模型组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左旋多巴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左旋多巴加补肾养肝组纹状体TH活性显著高于左旋多巴组(P<0.05)。(3)左旋多巴加补肾养肝组中脑THmRNA表达明显高于左旋多巴组。结论:补肾养肝方药能有效改善长期服用左旋多巴造成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平颤汤及其拆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自由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为观察中药平颤汤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理作用,探索其作用机理,本文主要观察平颤汤对自由基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肝脏、大脑分离线粒体,用Fe2SO4-VitC处理,分别加入平颤汤或其3种拆方,测定MDA的变化;给大鼠平颤汤灌胃4d,用6-OHDA立体定向损毁左侧黑质,继续给药4d后处死,取黑质和纹状体,测定MDA、T-SOD、GSH、GSH-PX;用6-OHDA损毁大鼠黑质造成自由基损伤模型,给平颤汤灌胃10d后处死,测定黑质和纹状休整 MDA、T-SOD、GSH、GSH-PX。结果:离体实验预先加入平颤汤可明显抑制FeSO4-VitC引起的肝脏、大脑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使MDA减少(P<0.001);在体实验预先灌胃平颤汤,再遭受6-OHDA的氧化损伤鼠,黑质和纹状休中GSH和GSH-PX明显增高(P<0.01),MDA降低(P<0.01);先用6-OHDA造成黑质自由基损伤,再灌胃平颤汤的大鼠,其黑质和纹状体中MDA明显下降(P<0.001),GSH和GSH-PX明显上升(P<0.001)。结论:平颤汤具有抗自由基氧化损害,保护神经元作用。 相似文献
7.
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帕金森病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神阙穴隔药灸对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同时服用常规治疗帕金森病的西药,治疗组加用神阙穴隔药灸,分别观察其综合疗效及帕金森病功能量表(改良UPDR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P<0.01);治疗组改良UPDRS积分减少7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6.7%(P<0.01).结论:神阙穴隔药灸治疗帕金森病确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滋补肝肾、通络解毒法治疗帕金森病30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探讨滋补肝肾、通络解毒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30例患者用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复方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改良的Webster评分和改良的Hoehn-Yahr分级等指标。结果:显效率为6.67%,有效率为73.33%,无效率为20%;治疗后改良的Webster评分和Hoehn-Yahr分级均有明显好转。提示滋补肝肾、通络解毒法治疗帕金森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中医证治体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帕金森病类似于《张氏医通·卷六》中提到的“震颤”之病 ,中医归为脑、髓、肝、脾、肾、气血亏损所致 ,较难治愈。西药治疗主要以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及复方多巴类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金刚脘胺等治疗。但这些药物只在不同程度上减轻症状 ,而不能抑制疾病的进展 ,且存在副作用多且长期应用后药效衰减的缺点 ,临床治疗较为棘手。采用中西药物结合疗法 ,能减轻副作用 ,延长药效时间。现将中医辨证方法总结如下 ,供各位同道参考。1 肝气郁滞楼英《医学纲目》称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掉即震颤之谓也。”肝气郁滞 ,气郁不通 ,四肢筋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震止痛胶囊对帕金森病(PD)大鼠作用机理。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微量注射损伤毁左侧黑质致密区复制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抗震止痉胶囊(中药组)、左旋多巴(西药组)和生理盐水(模型组)治疗30天,并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前后旋转行为,处死后测定各组左侧纹状体、黑质相关指标。结果:中药组大鼠旋转行为有一定改善作用(P<0.05);与模型组比较,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DA/高香草酸(HVA)比值均增高(P<0.01),黑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均显著升高(P<0.01),黑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均显著升高(P<0.01),丙二醛降低(P<0.01)。西药组大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P<0.01)。结论:抗震止痛胶囊能部分改善PD大鼠旋转行为,提高纹状体DA含量及DA/HVA比例,其机制可能在于减轻自由基损害,减少DA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