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214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203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148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54篇 |
2010年 | 164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136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本症为血瘀证(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第二次全国活血化瘀学术会议修订"血瘀症诊断标准")。主要依据:(1)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脉曲张瘀血;(2)固定性疼痛或绞痛,或腹痛拒按;(3)病理性肿块,包括内脏肿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性包块,组织增生:(4)血管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肾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0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内异消治疗组(58例)和丹哪唑治疗对照组(45例)。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内分泌激素FSH、LH、PRL、E2、P、T的含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冯中C3、C4、CD3、CD4、CD8水平以及血浆前列腺素含量测定。结果:在对痛经症状的纠正和对异常升高的血浆前列腺素的降解方面,内异消和丹哪唑无明显差异(χ^ 相似文献
3.
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王俊玲,罗元恺,欧阳惠卿,刘宇权,罗颂平1994年1月~1994年12月,我们用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科... 相似文献
4.
5.
6.
补肾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用补肾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58例,结果痛经有效率92.64%,不孕治愈率62.39%,包块缩小率75.31%。实验室检查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血液流变学、内分泌功能、体液免疫等方面存在异常,经治疗后这些异常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42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 4 2例 ,按月经周期中肾之阴阳转化的规律 ,分为经后期、排卵期、经前期、月经期 4期进行中医调周 ,结合活血化瘀、软坚消的方法进行治疗 ,疗效满意 ,结果临床有效率为 85 7% ,妊娠率为 4 7 6 %。 相似文献
8.
祛症灵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子宫内膜异位症160例随机分为中药祛症灵灌肠治疗组和西药三苯氧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 50.0%,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率20.0%,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复发率 3.1%,对照组复发率1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较重。治疗组妊娠率 (56.0%)与对照组(16.7%)虽无显著差异,但前者还是高于后者39.3%。认为中药祛症灵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 种效高、低价、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腑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理。方法: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内异1^+治疗组和三苯氧胺治疗组,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外周血NK细胞活性,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抗子宫内膜抗体等变化情况。结果:内异症患者体内存在广泛的免疫紊乱,经过本法治疗后,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升高,CD4降低,CD8升高,CD4/CD8比值下降,IL-2降低,52.88%的患者EmA 相似文献
10.
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3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系用中药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3例,发现本病发生的中心环节在于“痰瘀互结”,经“软坚化痰,化瘀定痛”为主的辨证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体征明显缓解,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2.5%。同时发现患者的血浆前列环素PGFIα与血栓烷素TXB2的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下降(P<0.01),其水平按湿热瘀阻、痰瘀互结、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组依次降低,与辨证分型呈一定的相关关系,从而为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