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5篇 |
完全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679篇 |
出版年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151篇 |
2011年 | 148篇 |
2010年 | 164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137篇 |
2007年 | 109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明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4):502-502
婴幼儿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性肠炎,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1]。2005年9月—2006年2月,本院儿科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秋季腹泻患儿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在本院儿科行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腹泻患儿116例,均符合秋季腹泻临床诊断标准[2],均有发热、呕吐、脱水等临床表现。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5.2个月;病程1~5 d,平均2.1 d。对照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5个月~3岁,平均14.8个月;病程1~4 d,平均1.8d。2组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1.2治疗… 相似文献
2.
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情况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达到56%,发病年龄2岁以下占90.5%,其中6—12月占53.5%,发病高峰期在11月至下年的1月;轮状病毒感染除引起腹泻外,还可引起多脏器损害。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本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应做好高峰期间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和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3):55-55
哮喘是儿科呼吸道多发病、常见病,迁延难愈,病程较长。近年来,由于环境的变化、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有所增加,起病年龄有趋于幼小倾向。目前,治疗主要足抗炎、解痉、半喘。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具有补气泻肺、宽膈化痰的大效人参枳实汤进行加减治疗婴幼儿哮喘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病原[1].我国的研究证明,RSV也是我国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第一位病原[2].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是由RSV所致,多见于小于2岁小儿,尤其是2~6个月的婴儿.其主要病变在毛细支气管,亦可累及支气管及肺泡[3];主要表现除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外,喘憋为突出表现.胸片多见肺纹理增多、模糊或斑点状影.该病起病急,病死率高,故受到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贴脐治疗小儿腹泻16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夏秋季多见。笔者在临床治疗中,针对小儿服药困难,自1999年以来,采用脐部一(神阙穴)贴药治疗小儿腹泻16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丁桂儿脐贴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2005年8月~2006年12月期间,使用丁桂儿脐贴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个月~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腹泻伴发热58例,呕吐40例;轻度脱水52例,中度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感颗粒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诊断标准选取52例患儿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感颗粒10 g,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双黄连(0.5~1)mL.(kg.d)-1加入5%葡萄糖100~250 mL,gtt,qd。两组均使用病毒唑10~15 mg.(kg.d)-1,加入葡萄糖gtt,bid,其他支持治疗相同。两组患儿均用康复新液涂搽口腔患处,2~3次/d。用药后,每隔24 h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和87.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抗感颗粒具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临床疗效好,服用方便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李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5):284-285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喘息、呼吸急促、三凹征、喘鸣、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本研究使用细辛脑注射液联合硫酸镁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俞募穴推拿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俞募穴推拿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俞募穴推拿治疗,常规给予口服补液盐;对照组40例采用蒙脱石散治疗,配合口服补液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腹泻起效时间及停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俞募穴推拿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能明显缩短疗程,具有良好的和中化湿功效. 相似文献
10.
喜炎平注射液佐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然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喘憋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临床痊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可以明显缩短喘憋时间,促进肺部啰音消失,加快临床痊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