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56篇 |
国内免费 | 90篇 |
完全免费 | 914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7860篇 |
出版年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148篇 |
2016年 | 164篇 |
2015年 | 265篇 |
2014年 | 557篇 |
2013年 | 473篇 |
2012年 | 759篇 |
2011年 | 773篇 |
2010年 | 735篇 |
2009年 | 753篇 |
2008年 | 1179篇 |
2007年 | 657篇 |
2006年 | 135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135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15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鼠、小鼠常见证候计量化辨证方法的建立及其评价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1材料与方法1·1四诊设备和方法1·1·1主要仪器设备MP200B型电子天平用于动物和饲料称重,数字WMY-01型温度计用于检测腋温,SQF-EA体视显微镜用于显微爪、尾、舌的显微拍摄,口颌定位器用于舌的显微拍摄,3200K(色温)500W摄像专用光源显微和普通照明,NIKONCoolpix 4500数码相机显微和普通拍照,底部划有6·5cm×5·5cm方格的实验笼用于旷场检测,YLS-13A型大、小鼠抓力测定仪用于抓力检测,个人电脑用于图像和数据处理。1·1·2四诊计量化所观察的指标体重(g),摄食量(g),饮水量(ml),抓力(g),旷场水平跨格(跨格数)和垂直站立(前肢离地站… 相似文献
2.
白芍总苷对脂肪肝大鼠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抗脂肪肝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肝功能和肝细胞脂肪变性病理改变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饲养56d;57d,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和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OGTY-2 hBG),并依血糖和体重将大鼠均衡随机分为脂肪肝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g·kg^-1)、白芍总苷高剂量组(0.15g·kg^-1)和低剂量组(0.05g·kg^-1);连续灌胃给药28d后,测定大鼠FBG,OGTT-2hBG和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定血浆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脂酶(Ch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的变化,并评估肝组织脂肪变性。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胰岛素含量和IRI明显升高(p〈0.01),而IS/降低(P〈0.01);FFA,TG,TC和LDL-C水平升高(P〈0.01),HDL-C水平降低(P〈0.05);SOD活性降低(P〈0.01),MDA含量升高(P〈0.05);AST,ALT和ChE活性增高(P〈0.05,P〈0.01);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增强(P〈0.01)。白芍总苷和二甲双胍均能不同程度地拮抗大鼠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P〈0.05,P〈0.01);降低FFA,TG,TC和LDL-C水平以及提高HDL-C含量(P〈0.05,P〈0.01);降低AST,ALT和ChE活性(P〈0.05,P〈0.01);提高SOD活性(P〈0.01),并降低MDA含量(P〈0.05);二甲双胍能降低FBG和OGTT-2 hBG含量,但白芍总苷对FBG和OGTT-2 hBG含量则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白芍总苷对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具有降低血脂和保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以及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丹参注射液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用丹参注射液进行干预治疗,观察药物对脂肪肝大鼠血脂水平、脂质过氧化水平、TNF-α水平及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TC含量均明显升高,丹参注射液治疗后下降;模型组肝组织中TG水平上升,丹参注射液治疗后下降;模型组血清和肝组织中MDA水平均升高,血清中SOD水平下降,丹参注射液可降低血清中MDA水平。结论:丹参注射液具有降血脂、改善脂质过氧化及抗脂肪沉着作用。 相似文献
4.
附子水煎液对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附子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血浆血管紧张素(Ang)、醛固酮(ALD)及左室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以地高辛为阳性对照药,随机分组,分别予附子大剂量、小剂量、地高辛治疗或空白治疗,造模成功21d后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4周,并于观察末测血流动力学,用放免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计算左室重量指数,并对心脏左室作几何测量。结果:附子和地高辛均可改善血流动力学,主要改善心脏收缩功能,附子大剂量组优于附子小剂量组和地高辛组,附子小剂量组与地高辛组无明显差异。附子可抑制循环RAAS系统,地高辛无抑制循环RAAS系统的作用。附子和地高辛均未能显著降低左室重量指数,附子大剂量可以显著升高左室重量指数。附子和地高辛均未能减少梗死膨展和左室扩张。结论:附子可以显著增强慢性心力衰竭心脏收缩力,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附子可抑制循环RAAS系统;附子大剂量可能有加剧左室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丹酚酸A与丹酚酸B改善大鼠心肌缺血作用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丹酚酸A与丹酚酸B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脉以及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两种方法,观察舌下注射丹酚酸A 10、5、2.5mg/kg及丹酚酸B 10mg/kg对大鼠不同时间点心电图、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丹酚酸A 10、5、2.5mg/kg及丹酚酸B 10mg/kg对结扎大鼠冠脉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有降低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减少梗死面积及降低血清CPK、LDH的作用,其中丹酚酸A 10、5mg/kg的效价明显高于丹酚酸B,2.5mg/kg丹酚酸A的作用相当于10mg/kg丹酚酸B;对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导致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有降低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作用,其中丹酚酸A10、5mg/kg的作用明显强于丹酚酸B,2.5mg/kg丹酚酸A的作用与10mg/kg丹酚酸B无显著差异。结论10、5mg/kg丹酚酸A改善大鼠心肌缺血作用明显强于10mg/kg丹酚酸B,2.5mg/kg丹酚酸A改善大鼠心肌缺血作用相当于10mg/kg丹酚酸B。 相似文献
6.
复方丹参滴丸防治大鼠早期糖尿病肾脏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考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早期糖尿病肾脏损害的疗效。方法:采用高糖高脂喂饲加低剂量STZ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12周,动态观察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尿等指标。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大剂量时可降低血糖、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减轻肾脏肥大、减少尿量,而中低剂量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疗效优于氯沙坦。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大剂量时有改善实验性大鼠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主要是改善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右归丸对氢化可的松所致肾阳虚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方法:氢化考的松法制造大鼠肾阳虚模型,观察模型组、用药组、空白组体重变化,睾丸重量及HE染色后睾丸精曲小管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取血清睾酮含量,比较各组差异。结果表明,右归丸能显著提高肾阳虚大鼠的睾酮含量,对大鼠肾阳虚证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塞通分散片对血液流变学、血栓形成及微循环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观察血塞通分散片对血液流变学、血栓形成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肾上腺素联合冰浴造成血瘀模型观察其血液流变学及体外血栓形成;采用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其偏瘫形成及死亡率;采用耳廓微循环法观察其对正常小鼠及实验性急性血瘀证模型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血塞通分散片可降低模型大鼠的血液黏稠度;对模型动物的体内外血栓形成可降低形成率;对正常小鼠及实验性急性血瘀证模型小鼠耳廓微循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血塞通分散片具有活血化瘀、抗血栓形成及促进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9.
幼年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建立幼年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动物模型的可靠方法。方法结扎幼年wistar大鼠(1月龄左右)左颈总动脉两端,置于8%浓度的低氧环境中2.5 h,观察大鼠行为;经心脏灌流4%多聚甲醛固定取脑,观察脑部外观变化,采用HE染色及光镜技术观察其脑组织结构改变。结果造模后幼鼠行为表现符合经典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的行为改变;缺氧缺血后3 h左侧大脑出现轻度脑损伤,24 h病变明显,4 d出现胶质细胞增生,18 d神经元大量坏死、丢失,多部位形成胶质瘢痕。病理变化与幼儿HIE相似。结论本方法建立的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快速、可靠,可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姜黄素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胶原沉积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胶原沉积、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14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姜黄素中剂量组、姜黄素低剂量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气管内1次性滴注盐酸博莱霉素,假手术组大鼠气管内1次性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1天开始给药,持续到处死动物的前1天.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200、100、50 mg·kg-1,醋酸泼尼松组每天为0.56 mg·kg-1,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7、14、28天随机处死8只,取肺组织进行HE和Mallory染色,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显色,结合图像分析来检测各组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支气管黏膜下、血管壁及周围、肺泡壁、肺间质均有胶原大量沉积;姜黄素治疗组胶原沉积明显轻于模型组;假手术组最轻,胶原沉积不明显.免疫组化发现模型组TGF-β1表达最强,姜黄素治疗组较弱,假手术组微弱表达.结论姜黄素可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胶原沉积,在延缓肺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