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548篇 |
出版年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治疗大肠癌的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肠癌大致分为湿热蕴结、瘀毒内阻、脾肾亏虚、肝肾阴虚4个证型,临床治疗宜在以上辨证的基础上,结合有明确抗癌作用的药物,可望能提高疗效。并注意"六腑以通为用"的特点,复其通降之职。中晚期大肠癌往往虚实夹杂,但抓住脾虚瘀毒互结的病理特点予以健脾化湿、活血解毒,可望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并可结合灌肠、介入等局部给药的方式,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3.
中医药防治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医药在大肠癌根治术后巩固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和病房的84例大肠癌术后病例(治疗组)与北京军区总医院的78例病例(对照组)进行同期对照,就复发转移率和无病生存率进行观察。选择9个可能对大肠癌术后无病生存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组1、2、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0、4.08%、20.00%,对照组分别为5.12%、22.91%、36.11%,即治疗组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是100%、95.91%、80.00%,对照组为94.87%、77.08%、63.88%。影响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的主要因素为淋巴结是否转移和治疗方式。结论中医药联合放化疗对于预防大肠癌的复发转移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大肠癌病证规律及中医证素诊疗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古代文献及名老中医师的诊疗经验进行客观整理,结合有关辨证分型的文献资料,对大肠癌病因病机、证候分型、治疗用药等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大肠癌的病因主要有素体虚弱、脾肾不足、饮食因素、起居不节、忧思抑郁等几个方面;病机特点不外乎正虚与邪实,正虚者指气、血、阴、阳之不足,而尤以脾虚、肾虚多见;邪实者指湿、热、瘀、滞、毒等邪气,而尤以湿以热为主.另外,根据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从其临床证型中提炼出常见"证素",并以此为核心,对大肠癌的中医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探索,进而确立大肠癌的诊治规范.同时指出,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临床表现,明辨虚实,利用大肠癌的病证规律、证素特点,灵活运用扶正与祛邪相兼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等方法 ,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7.
中药扶正胶囊和祛邪胶囊减少Ⅱ、Ⅲ期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在Ⅱ、Ⅲ期大肠癌根治术及常规化疗放疗后应用中药扶正胶囊和祛邪胶囊减少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101例大肠癌根治术及常规化疗放疗后Ⅱ、Ⅲ期患者,进行同期队列对照,其中治疗组53例,应用扶正胶囊及祛邪胶囊治疗,对照组48例,不加特殊干预,只定期随访,观察两组1、2、3年复发转移率及复发转移时间。结果治疗组1、2、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0、2.7%、14.8%,对照组为6.2%、24.2%、30.8%,两组比较2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X^2=5.428,P〈0.05),1年、3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出现复发转移的平均时间为(26.2±4.5)个月,而对照组为(14.2±4.2)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扶正胶囊和祛邪胶囊在根治术后Ⅱ、Ⅲ期大肠癌的后续巩固治疗中可能有减少复发转移,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值得进一步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防治大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大肠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但术后易发生复发和转移,其远期总体疗效较差。中医药具有整体作用强、毒副作用小、临床疗效确切、经济实惠等优势。同样,中医药对手术后、放化疗后的大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能延长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抑制大肠癌复发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临床防治大肠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李国栋教授对晚期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肠癌是指发生在结直肠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直肠癌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中国人与西方人比较,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生率高,约1.5:1,低位直肠癌所占的比例高,约占直肠癌的65%-75%,绝大多数癌肿可在直肠指检时触及。尽管有以上流行病学特点,因为大肠癌发病隐匿,初期症状无特异性,易被患者误认为“结肠炎”、“痔疮”等而延误诊疗,故早期大肠癌就诊患者较少,待出现特异性症状多为中晚期患者。 相似文献
10.
黄芪党参蘑菇煎在大肠癌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黄芪党参蘑菇煎在大肠癌患者化疗时的协同作用.方法 将51例大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黄芪党参蘑菇煎加LFP方案)和对照组(单纯LFP方案),将两组的疗效、毒性、对化疗的耐受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提高生存质量,提高KPS评分,提高率、稳定以上率分别是55.6%,92.6%.一般症状改善,尤其食欲增加、睡眠改善实验组更为明显.增加化疗药物的疗效,受益率(CR PR SD)比较有意义.保护骨髓,维护造血功能,治疗后白细胞的数量为(4.19±0.45)×109/L,治疗前后白细胞的数量增长的比较有意义.结论 黄芪党参蘑菇煎治疗大肠癌,可以抵御化疗的副作用,增加食欲改善体质、保护脏器功能.缓解肿瘤的不适症状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