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4篇 |
完全免费 | 209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36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129篇 |
2012年 | 133篇 |
2011年 | 190篇 |
2010年 | 132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针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针挑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针挑组(61例)、药物组(60例)。针挑组以针挑疗法治疗,在脊柱两侧取骶丛神经刺激点、大椎旁点;药物组口服克罗米芬,并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以及治疗后第6个周期患者体内的内分泌激素及临床症状体征等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的内分泌激素水平和B超检查指标明显改善(P<0·01)。但停药后第6个月经周期,药物组又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和状况,而针挑组仍保持治疗后的水平和状况,且月经、排卵均恢复正常,排卵黏液及妊娠率明显高于药物组(均P<0·01)。结论:针挑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仅能获得明显效果,且远期疗效稳固。 相似文献
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痰湿体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Stein—Leventhal Syndrome;sclerocystic ovary disease),简称PCPS是一种以卵泡发育障碍胰岛素抵抗和雄激素过多为其特征性改变的病因复杂的神经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包括月经稀发或闭经,肥胖,多毛,面部痤疮,雄激素过多等,为妇科常见病,约占20%~60%左右,在育龄妇女中约占5%-10%,是生育期妇女月经失调和无排卵不孕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痰壅胞宫"病机理论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其基础实验研究的分析和大量古今资料的整理,提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生殖障碍中医病机是“痰壅胞宫”这一新的理论观点。1“痰壅胞宫”病机理论的依据1·1古人关于痰浊与女性生殖功能障碍关系的认识在中医古籍中无“女性生殖功能障碍”的有关称谓,对其症状而言多 相似文献
5.
补肾化痰法加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25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肥胖等.患者往往因月经不调、不孕就医,西医的治疗方法如药物促排卵和手术治疗都能达到一定疗效,但其副作用往往令患者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6.
王采文老师在中医辨证基础上结合西医理论指导辨证遣方用药,对各种妇科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随王老师学习,选取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标准的病例31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例均为月经稀发或闭经前来就诊,年龄16~28岁,平均年龄20.6岁,病程0.5~10a,平均3.5a。1.2诊断标准1)月经稀发或闭经半年以上。2)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2.5∶1或伴T增高。3)B超提示卵巢增大,有多个小卵泡。以上具备2项以上就可以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2治疗方法2.1化痰通经方基本方组成:当归、丹参、… 相似文献
7.
针药结合治疗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3例符合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32例,采用针刺(穴取气海、关元等)和口服中药的方法治疗;单纯中药组31例,采用口服中药的方法治疗(用药同针药结合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相关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及LH/FSH值的变化.结果: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93,8%,单纯中药组总有效率80.6%,针药结合组优于单纯中药组(P<0.05);在相关性激素指标上,针药结合组对T值的降低影响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临床疗效及降低性激素T值方面均优于单纯中药组,提示该法是治疗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i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多种因素参与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多始发于青春期前后,一旦出现则终身存在[1]。本病的发病年龄高峰在20~30岁,约占发病人口总数的85.3%[2],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达5%~10%[3]。中医有关PCOS较为系统的研究报道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证属中医学“闭经”、“不孕”、“崩漏”、“疒徵瘕”等范畴。因为详尽的PCOS致病原因尚不清楚,所以国内外还没有独特的单一的有效治疗方案。现就近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1病因病机通过对近10年来的中医关于PCOS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大量…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以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表现为月经稀发、甚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伴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等.导师侯丽辉教授根据诊治本病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痰瘀胞宫"新理论,认为肾虚脾弱,痰瘀互结是PCOS排卵障碍的重要病机,肾虚血瘀、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是其临床常见证型,因此,探讨PCOS中医病因病机为中医临床从痰、瘀论治PcOS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属于临床亚健康状态的多囊卵巢与由此导致的较严重的内分泌失调的病症——多囊卵巢综合征都是导致不孕的常见原因。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将多囊卵巢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分为3个证型:脾肾气虚,水湿停聚;肾阴不足,湿聚痰凝;肝气郁结,淤血停滞。中医学通过针灸、中药的治疗,建立一个更为规律的月经周期,从而达到调经和促孕的目的。通过在英国接诊的不同情况的治愈病案,提示:根据现代医学的诊断依据,将可以提高中医治疗不孕的针对性;利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可以提高治疗不孕的有效性;尽早选择中医治疗方法,借助中医疗法对亚健康状态治疗的优势,将多数患者治愈在多囊卵巢这种亚健康状态,应该是中医诊断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