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17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比较中药复方四逆散中芍药苷与其单体形式之间药动学行为的差异,探讨复方配伍后对芍药苷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紫外检测;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药动学模型。结果:发现复方配伍后芍药苷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降低。提示芍药苷可能不仅以原形药的形式发挥药理作用,还存在经肠道菌群和肝药酶作用后的活性代谢物;配伍组方后其它化学成分促进了芍药苷的代谢转化。这对研究中药复方各种成分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四逆散加味对肝硬化实验指标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笔者应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硬化32例(甲组),用膈下逐瘀汤治疗16例(乙组),观察两方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甲组血清ADA和T细胞亚群OKT_8显著降低(P<0.01),血清白蛋白(A)含量及白/球蛋白(A/G)比值和T细胞亚群OKT_4/OKT_8比值明显升高(P<0.05),而乙组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前ADA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说明应用疏肝解郁配益气健脾、化瘀软坚法治疗代偿期肝硬化,似明显优于单纯活血化瘀法,且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脂肪肝168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 ,我们运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脂肪肝 16 8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 16 8例 ,均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脂肪肝专科、天山中医医院肝炎科、华东医院中医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 83例 ,女 85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72岁 ,平均 46 74± 6 .82岁。排除肝癌、肝硬化、肝炎活动期病例。参照梁扩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年版《肝脏病学》 ,运用B超检查将脂肪肝分为三度。轻度脂肪肝 :近场回声增强 ,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 ,肝内管状结构仍可见。中度脂肪肝 :近场回声增强 ,远场回声衰减 ,… 相似文献
4.
四逆散改善细胞免疫性肝损伤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通过对四逆散改善细胞免疫性肝损伤作用机理的研究 ,揭示该方在临床肝炎治疗中的作用特色。方法 :运用Picrylchloride致迟发性变态反应 (PCl DTH)肝损伤动物模型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方法。结果 :四逆散醇提物于上述动物模型诱导相给药作用显著 ,效应相给药有改善趋势。该制剂高浓度 10 4g ml可明显抑制ConA致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 ,10 -7~ 10 4g ml 4个不同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致敏小鼠脾细胞分泌MMP 2和MMP 9,改善自PCl DTH肝损伤模型小鼠分离所得的肝非实质细胞 (NPC)杀伤肝细胞 (HC)。结论 :四逆散醇提物通过影响免疫细胞活化、移动及杀伤能力 ,发挥改善细胞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上述作用是该方在临床上治疗肝炎取得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归肾丸合四逆散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59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排卵功能障碍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自 1 996~ 2 0 0 1年应用归肾丸合四逆散治疗本病 5 9例 ,收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诊断符合《妇产科学》不孕症诊断标准 [1]。就诊患者均行妇科检查、输卵管通水或泛影葡胺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性激素测定、抗精子抗体检查。并给予 2个月经周期的卵泡 B超跟踪检查 ,基础体温 (BBT)测定 (无周期者 ,以孕激素撤退性出血为准 ) ,符合排卵障碍性不孕。 5 9例患者中 ,年龄2 5~ 3 9岁 ;病程最长 1 1年 ,最短 2年 ;卵泡发育不良 3 9例 ,黄体化不破裂综合征 2 0例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6.
7.
四逆散加味治疗胆囊息肉59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笔者自1983年以来运用此方加味治疗胆囊息肉,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息肉。息肉直径<1cm者46例,>1cm者13例;息肉位于胆囊颈部者34例,体部者21例,底部者4例;59例中男性... 相似文献
8.
四逆陷胸汤合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对实验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泌素,胃粘膜PGE2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验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癌前状态之一,它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减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模型组(M)、加减四逆散组(C1)、人参皂甙组(C2)。电子天平称重并计算大鼠胸腺重量指数,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目、核转移率。结果:与C组比较,M组胸腺重量指数显著下降,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CR)的数目略有上升的趋势,胸腺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核转移率显著上升(P<0.01)。与M组相比,C1组与C2组的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复合物的核转移率均显著降低,胸腺重量指数显著提高(P<0.01或P<0.05)。在受体核转移率下降方面,C1组优于C2组(P<0.05)。此外,C1组各项数据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减四逆散能显著减轻糖皮质激素对胸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慢性心理应激大鼠GCR由胸腺细胞胞浆向胞核转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