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喜炎平注射液致27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喜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27例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多发生于<10岁年龄组,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前30 min内.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肠痉挛.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基于真实世界的喜炎平注射液HIS临床剂量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的实际剂量,找出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收集全国各地9家三甲医院的HIS数据,通过ETL技术整合为统一的数据仓库;筛选静脉滴注给药,且年龄和剂量未缺失的用药记录;通过对完整数据的分析得出规律,处理剂量单位缺失的记录;统计分析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剂量使用规律。结果:11 083人次的喜炎平注射液用药数据中,14岁以下儿童占总人次的88.72%;全人群的用药剂量随年龄变化呈二次曲线分布;成人用量主要集中于250mg以下,14岁以下儿童主要集中于125 mg以下,5岁以下儿童多在50~100 mg之间,1岁儿童主要集中在25~50 mg。结论:喜炎平注射液临床使用较说明书剂量偏小,并受年龄影响,二者呈非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明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4):502-502
婴幼儿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性肠炎,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1]。2005年9月—2006年2月,本院儿科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秋季腹泻患儿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在本院儿科行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腹泻患儿116例,均符合秋季腹泻临床诊断标准[2],均有发热、呕吐、脱水等临床表现。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5.2个月;病程1~5 d,平均2.1 d。对照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5个月~3岁,平均14.8个月;病程1~4 d,平均1.8d。2组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1.2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喜炎平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探索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再评价的方法。方法:收集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并分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不良反应监测或病案系列报告、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3类,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结果:不同研究方法显示喜炎平注射剂平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2%,不良反应类型以变态反应为主,且发现多种说明书记载以外的罕见类型;在121例个案报道中,0~10岁儿童是高发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5%;过敏性体质或有过敏史患者易发生不良反应,占10.74%;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为用药后30 min内,占54.55%;在不良反应治疗与转归中,除1例有基础疾病与过敏史患者死亡外,其余均经治疗痊愈。结论:规范喜炎平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针对有效可利用的文献报告情况,建议临床研究者应尽量详细报告所研究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提高文献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联用维生素C注射液是否会提高治愈率。 方法: 基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HIS数据,应用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控制混杂因素并评价喜炎平注射液联用维生素C注射液与未联用维生素C注射液在治愈率上的差别。 结果: 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联用与未联用2组在治愈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联用维生素C注射液可能并不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喜炎平注射液文献不良事件个案报道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不良事件发生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事件个案及典型病例报道,参考其销售数据和HIS数据,分析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病、给药方法、剂量、合并用药、溶媒、不良事件发生时间等的规律。结果:喜炎平注射液不良事件个案报道,14岁以下的患者占60.61%,而HIS数据中,14岁以下用药的人次占88.72%;原发病为呼吸系统感染和发热的不良事件占81.81%;合并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的不良事件个案占1/3;输液开始后30 min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占总数的89.29%;2例死亡病例都有药物过敏史。结论:儿童用药风险没有超过平均水平;对喜炎平合并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的安全性,应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建议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开始30min内加以关注;建议对其他药物过敏者应禁用喜炎平注射液。 相似文献
7.
8.
静滴喜炎平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资料
患者,女性,28岁,因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3次就诊。自述昨晚聚餐多食海鲜后,今日上午起畏寒发热,腹痛以左少腹为主呈阵发性,腹泻,脓血便,来诊治。患者素体健康,有头孢过敏史,体检T39.2℃,P94次/min,R18次/min,Bp110/60mmHg,急病容,痛苦貌,左少腹压痛反跳痛;血白细胞12.13×109/L, 相似文献
9.
10.
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0):43-44
喜炎平注射液是通过引入亲水基因等方法制备成的中成药,主要成份为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含数种内酯和黄酮,其主要作用有:(1)抗病毒作用: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有灭活作用。(2)抗细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多种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3)免疫系统作用:可提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对细菌、病毒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中活菌酶的含量,增加细胞免疫力。(4)护肝利胆作用:穿心莲内酯可使胆汁分泌恢复正常,从而抗胆汁郁积,还提高细胞成活力,调节细胞内及血清中酶的水平。(5)抑制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