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补气养血荣肌汤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近年来用自拟补气养血荣肌汤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60例,并与传统中药制剂牵正散胶囊进行对比观察,发现本法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面瘫后遗症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系周围性面瘫病人的患侧经针灸、电针、磁疗等治疗后又逐渐出现患侧面肌的痉挛、功能障碍和感觉障碍。根据现代医学对经络腧穴的研究 ,临床中发现与当时患侧的治疗手法等有关。故在治疗中应特别重视中医辨证施治 ,正确使用手法补泻等 ,避免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头针技术对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2例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传统针灸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头针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面部功能复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面瘫后遗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头针技术对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6.
周围性面瘫是常见病、多发病.本人在2009-01 ~2010-12运用针灸推拿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23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1 ]中"面神经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瘫以患侧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变浅或消失、嘴向健侧偏歪、鼻唇沟变浅为主要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1]此病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而致,因早中期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或面神经损伤严重的患者可遗有后遗症.[2]笔者用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黎凯教授认为,面瘫后遗症发生或由于病情较重,或由于治疗不当,日久导致气虚血瘀,瘀阻脉络,弛缓不收而致。病机的关键在于血瘀,治宜补气活血,用缪刺法(留针20~30min,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化瘀通络联合弥可保穴位注射(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日)。重视以补法为主,切忌泻法,免损伤正气。治疗期间嘱患者不再做热敷、运动患侧,防过度引起面瘫并发症;注意防寒,少去人较多的场所,以防感冒;治疗期间,少看电视、电脑等,减少对患侧刺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针灸门诊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组(治疗组)30例、普通针刺组(对照组)30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7%,76.7%.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隔姜灸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系周围性面瘫病人的患侧经针灸,电针,磁疗等治疗后又逐渐出现患侧面肌的痉挛,功能障碍和感觉障碍,根据现代医学对经络腧穴的研究,临床中发现与当时患侧的治疗手法等有关。故在治疗中应特别重视中医辩证施治,正确使用手法补泻等。避免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