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完全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532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152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79篇 |
2011年 | 195篇 |
2010年 | 194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108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辨证施治;对照组1 00例,口服吗丁啉、雷尼替丁.2组均服药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和74.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施治F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现代医学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为:"持续性反复发作性上腹不适,早饱嗳气,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厌食烧心,恶心呕吐,反胃及胸骨后疼痛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经过电子胃镜镜检,或数字胃肠透视,肝、胆、脾、胰B超及各项理化检查均无异常所见,经过定期随诊四周以上仍无异常疾病发现的消化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候病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胃肠动力功能是消化道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其正常与否与遗传、环境、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胃肠激素、胃肠电节律等密切相关。胃肠动力障碍主要是指胃肠动力学异常的疾病.包括胃肠功能性疾病和各种胃肠器质性疾病伴随的动力异常,如胃排空延迟、肠推进减慢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健脾理气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肠运动功能及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的影响,探讨该方调节胃肠动力的机制。方法:72只SPF级Wistar大鼠共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组)、健脾理气方低、中、高剂量组及莫沙比利组,每组12只;健脾理气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80,48,16 g·kg-1;莫沙比利组予莫沙比利0.005 g·kg-1;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ig,每天给药1次,从造模后第7天开始用药,持续给药14 d.观察健脾理气方对FD大鼠胃肠运动功能及MTL,GAS的影响。结果:健脾理气方各剂量组均可不程度地降低模型大鼠胃酚红残留率,升高模型大鼠小肠推进率(P<0.05或P<0.01),且高剂量组与莫沙比利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中MTL及GAS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剂量的健脾理气方均能不同程度增高大鼠血浆中MTL、GAS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健脾理气方高剂量组与莫沙必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健脾理气方可以改善脾虚气滞型FD大鼠的胃排空功能、促进小肠推进功能、提高血清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等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F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已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及工作的一大问题,目前西医治疗在症状的改善及预防上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中医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中有着特殊的优势。但是目前中医各家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的认识有着各自为主的观点,并且在治疗方法上也多种多样,为了便于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进一步的研究,也便于找到一种更适合大部分人群的治疗方案,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从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辨证论治方、成药、经验方、针灸、穴位注射及穴位埋线)进行整理和归纳。通过总结发现,临床可以按照罗马Ⅲ标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进一步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6.
7.
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0例,并与西药多潘立酮治疗的40例比较,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疗效明显优于多潘立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升降调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升降调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把17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升降调中汤150ml,日2次,口服;对照组予吗叮啉10mg,日3次,口服.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2.13%,对照组总有效率79.27%,两组结果对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升降调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枳术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配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枳术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最佳配伍比例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枳实、白术不同配伍比例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采用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结果:枳、术3个不同配伍比例组均能显著对抗阿托品所致小鼠胃排空与肠推进抑制(P〈0.01),且优于单昧枳实与白术(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MTL含量显著降低,VIP含量显著升高(P〈0.01)。枳术1:1组MTL显著升高(P〈0.01),VIP明显降低(P〈0.05)。结论:FD的发病与血浆MTL含量的降低,VIP含量的升高有关。枳实、白术配伍用于治疗FD的最佳比例是1:1,积术1:1组可能通过提高血浆MTL,降低VIP含量,促进胃肠运动,达到治疗FD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胃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3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治疗组)及2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疗效,单项症状疗效及胃肠激素、胃排空、胃电图、饮水试验情况,并结合心理评估报告,同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总体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若以单项有效率统计,上腹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恶心、呕吐、嗳气、纳差、急躁易怒抑郁、口苦、头晕乏力、反酸及大便溏软13项症状均有改善(P<0.05)。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两亚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胃排空延迟较治疗前好转(P<0.05);胃电图餐前、餐后正常慢波有所提高;饮水量明显增加(P<0.05);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餐后瘦素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患者抑郁症状有所减轻,停药3个月后症状基本无反复。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够很好地改善FD肝气郁结证患者临床证候,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电图,降低内脏敏感性,改善胃肠激素水平,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