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恢刺和关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恢刺和关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在肩髃、曲池、合谷穴施恢刺和关刺治疗,疗程40 d;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和简化的Fugl-meyer(SFMA)运动功能评测表观察治疗前后上肢的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Ashworth级别降低(P<0.05),SFMA分值明显提高(P<0.001),且肢体痉挛程度的降低与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恢刺和关刺法能缓解中风后上肢痉挛和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关刺加温针灸对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的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关刺加温针灸对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6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关刺加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温针灸治疗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MPQ)和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分别从疼痛和运动功能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方面,两组疼痛情绪(PRI-A)和疼痛总分(PRI-T)有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感觉(PRI-S)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功能方面,肩关节内旋摸背摸耳及运动功能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旋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刺加温针灸疗法对疼痛情感及肩关节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3.
"关刺"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关刺”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关刺”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观察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显效率62.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有明显改善。结论:“关刺”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4.
"关刺"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经》“关刺”治疗“筋痹”的理论治疗各型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认为“关刺”疗法不但适用于四肢关节痹症,也同样适用于颈椎病的治疗,有舒利筋肉、缓解挛急之效。 相似文献
5.
“关刺”并隔姜灸治肱骨外上髁炎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刺”并隔姜灸治肱骨外上髁炎52例蒋湘萍(山东省枣庄市中医院枣庄277101)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关刺隔姜灸笔者自1989年8月~1996年10月运用“关刺”并隔姜灸治肱骨外上髁炎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52例肱骨外上髁炎均为门诊... 相似文献
6.
<正> 筋拘急、筋弛缓尤其是手足部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偏瘫、痹证、外伤等疾病。我们采用“恢刺”、“关刺”等刺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自1985年始共收治63例,其中筋拘急者38例,筋弛缓者25例,发生于手部者27例,发生于足部者14例,发生于手足者22例,继发于偏瘫者41例,继发于痹证者16例,外伤引起者6例。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恢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关刺扳机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关刺组(53例)和常规针刺组(50例)。关刺组采用下颌关节扳机点(即下关穴附近寻找阳性点)关刺治疗,并远端配穴合谷、外关、太冲、内庭常规针刺;常规针刺组取下关、风池,并根据三叉神经痛各支的疼痛侧重配穴,采用常规针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三叉神经痛症状评分于治疗前、第1疗程和第2疗程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综合症状积分进行评定,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VAS评分和综合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关刺组较常规针刺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关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48/53)和72.0%(36/50),关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关刺扳机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关刺法配合艾条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60例退行性膝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关刺法配合艾条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单一针刺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临床治愈8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临床治愈3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结论:关刺法配合艾条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疗效优于与单一针刺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