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58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完全免费 | 256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9124篇 |
出版年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426篇 |
2013年 | 368篇 |
2012年 | 508篇 |
2011年 | 583篇 |
2010年 | 621篇 |
2009年 | 468篇 |
2008年 | 491篇 |
2007年 | 442篇 |
2006年 | 185篇 |
2005年 | 184篇 |
2004年 | 187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211篇 |
2001年 | 377篇 |
2000年 | 208篇 |
1999年 | 262篇 |
1998年 | 527篇 |
1997年 | 521篇 |
1996年 | 450篇 |
1995年 | 356篇 |
1994年 | 319篇 |
1993年 | 242篇 |
1992年 | 203篇 |
1991年 | 184篇 |
1990年 | 141篇 |
1989年 | 119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足口病6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汤卫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1):52-53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HFMD)是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常见的疾病,属隐性感染性传染病,常呈爆发性流行。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20余种,以柯萨奇病毒A10和肠病毒71型最常见。本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含有病毒的污染物,经消化道传播,另 相似文献
2.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及免疫机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1124例。取双侧定喘、肺俞、膏肓及膻中穴,进行中药贴敷,于每年三伏、三九天使用,伏九天各3次,每次贴0.5-2h,连续贴3年为1个疗程。结果: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的哮喘患儿其发作次数减少。FVC、FEV1、PEF、FEF均升高;免疫球蛋白IgE降低,IgA、IgG升高;细胞因子IL-4降低,细胞因子IFN-γ升高。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调节机体免疫力,纠正TH1/TH2的比例失衡,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头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42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用头针联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42例用胞二磷胆碱穴位注射、脑活素静脉给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73.81%(P<0.05)。提示:本方法治疗可以反射性地调节大脑皮层功能,增加病灶部位血液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改善受损脑细胞血液供应,促进未受损脑细胞继续发育,从而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真实世界的喜炎平注射液HIS临床剂量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的实际剂量,找出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收集全国各地9家三甲医院的HIS数据,通过ETL技术整合为统一的数据仓库;筛选静脉滴注给药,且年龄和剂量未缺失的用药记录;通过对完整数据的分析得出规律,处理剂量单位缺失的记录;统计分析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剂量使用规律。结果:11 083人次的喜炎平注射液用药数据中,14岁以下儿童占总人次的88.72%;全人群的用药剂量随年龄变化呈二次曲线分布;成人用量主要集中于250mg以下,14岁以下儿童主要集中于125 mg以下,5岁以下儿童多在50~100 mg之间,1岁儿童主要集中在25~50 mg。结论:喜炎平注射液临床使用较说明书剂量偏小,并受年龄影响,二者呈非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是肺炎(新生儿肺炎)、腹泻、疟疾、脓毒症、早产和产期窒息,而我国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炎等。对此我国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完善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及产时监测水平、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的控制、积极防治意外的发生、启动儿童疾病综合管理计划等。 相似文献
7.
泻黄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6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泻黄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以泻黄散加味治疗,对照组24例以利巴韦林颗粒、维生素C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9.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泻黄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烫疮油治疗小儿Ⅱ度烫伤创面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烫疮油治疗小儿Ⅱ度烫伤创面的临床疗效,为小儿烫伤提供一种良好的创面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100例Ⅱ度烫伤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例采用早期清创+外喷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烫疮油治疗,对照组50例在早期清创基础上单纯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结果实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愈合后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烫疮油治疗小儿Ⅱ度烫伤创面可大大缩短疗程,减少患儿痛苦,促使创面早日愈合,且减少愈合后的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9.
益气活血定喘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定喘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益气活血定喘方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酮替酚口服治疗.结果:临床控显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0.00%、96.67%,对照组分别为46.67%、86.67%,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1月后2组PEF、FEV1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月后上述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定喘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儿体质,增强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连休蜈蚣地龙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连休蜈蚣地龙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炎症细胞因子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连休蜈蚣地龙汤(由黄连、细辛、重楼、地龙、法夏、苦杏仁、羚羊角、桑白皮、地骨皮、蜈蚣、麻黄、丹参等组成)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另选择同期体健检健康2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主要观察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等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第3、5周,对照组IgG、IgM、CD4^+、CD8+和CD4^+/CD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除第3周CD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与健康对照组接近(P〉0.05)。治疗第3、5周对照组TNF—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第3周IL-6、IL-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节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是连休蜈蚣地龙汤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重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