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8篇 |
完全免费 | 417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280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130篇 |
2015年 | 111篇 |
2014年 | 228篇 |
2013年 | 189篇 |
2012年 | 235篇 |
2011年 | 273篇 |
2010年 | 274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147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86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利用SRB法测定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FCM法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亚Gl期含量测定和DAN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10μmol/L青蒿素和lμmol/L青蒿琥酯能明显改变MCF—7细胞的细胞周期,使S期细胞显著减少,G0 Gl期细胞明显增加。青蒿素对MCF—7细胞增殖仅有微弱抑制作用,但其衍生物青蒿琥iB却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为0.3lμmol/L。同样,lμmol/L青蒿琥酷引起MCF—7细胞的凋亡和直接的细胞毒作用明显强于10μmol/L青蒿素的作用。结论 体外研究表明,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青蒿琥酯比青蒿素作用强。 相似文献
2.
40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辨证分型规律探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对 4 0 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以探讨其辨证规律 ,结果表明 ,患者出现气阴两虚证占绝大多数 ( 3 84例占 94 .3 5 % ) ,气血两虚证占少数 ( 2 2例占 5 .4 1% ) ,临床上出现气阴两虚同时伴冲任失调证 31 3例占76 .90 %。乳腺癌术后患者对侧有乳腺增生与冲任失调的辨证关系密切 ,肝气犯胃证型的出现与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药方剂R1对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MCF7adr细胞P-糖蛋白(PGP)过量表达,而MCF7细胞无PGP表达。1:60R1(复方R1)和1:90R1处理细胞2小时、3小时均使MCF7adr细胞PGP表达下降,并且与药物作用时间和浓度有关。Northern blot分析示MCFT7adr细胞mdr2 mRNA高表达,而MCFT细胞无表达。1:60R1、1:90R1处理2小时或3小时均使MCF7adr细胞mdr1 RNA表达降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浓度(1:60R1,1:90R1)改变对耐药细胞mdr1 mRNA表达下降的影响程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R1的逆转作用机理之一可能与其从蛋白质和mRNA水平使耐药细胞PGP表达下降,从而增加细胞内药物聚集量和抗癌药细胞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药R1对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adr)多药耐受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adr具有多药耐受表型,对阿霉素和罗丹明123表现交叉耐受。本研究初步证实中药汤剂R1对MCF7adr细胞有增敏作用。MTT法证实R1可完全逆转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的耐受;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技术进一步证实低杀伤或无杀伤浓度R1能增加耐药细胞内阿霉素或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可能为R1使耐药细胞摄取药物量增加或延长药物在细胞内的滞留时间所致。用抗P-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C219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以上作用可能与MCF7adr,细胞表达P-糖蛋白能量下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名老中医石玉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30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名老中医石玉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30例长春中医学院(130021)郭骏骐郭卉艳长春中医肿瘤门诊部李兵【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温补肾阳调理气血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其在我国发病率为4.7%,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乳腺癌并发骨转移也为... 相似文献
6.
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estrogen)对于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然而随着研究的进展,HRT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如生殖系统肿瘤及乳腺癌的发生、子宫内膜增生、高血凝状态等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 相似文献
7.
8.
乳宁Ⅱ号抗乳腺癌短期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乳宁Ⅱ号防治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应用规律。方法 :选择浸润性导管癌切除术后行化疗治疗的患者 183例 ,分成 2组 ,治疗组化疗同时服用乳宁Ⅱ号 ,对照组单纯化疗。用药后随访两组 2年复发转移率。结果 :原发肿瘤直径 >5cm ,患者 2年复发转移率、腋窝淋巴结阳性≥ 4枚者 2年复发转移率及乳癌Ⅲ期患者 2年复发转移率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0 5 )。结论 :乳宁Ⅱ号有助于控制复发转移高危人群的复发转移率 ,显示中医中药疗法是乳腺癌术后抗多发转移的一种不可忽缺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扶正抑瘤颗粒(FYK)对乳腺癌肿瘤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5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常规化疗,治疗组同时口服FYK,1个月后取肿瘤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及肿瘤细胞周期各时相的比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NF-κB的表达明显提高(P<0.01);G0/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S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增殖指数(P1)明显下降(P<0.01)。结论:FYK可提高乳腺癌组织NF-κB表达水平;能升高G0/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及PI值,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的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指出中医药治疗的适应症,并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回顾了有关乳腺癌的中医文献记载;然后从治病求本、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阐述了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原则与治法;最后总结了扶正补益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抗癌、抗转移的实验研究以及临床辨证和临床经验研究,并指明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与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