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247篇 |
出版年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100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益母草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益母草昧辛苦,性凉,人心包、肝经,有活血、祛瘀、调经、利水等功效^[1],是妇产科的常用药。目前临床上有许多益母草制剂如胶囊、冲剂、膏剂、流浸膏、口服液、注射液、片剂、水煎剂,广泛应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2]、功能性子宫出血^[3]、乳腺增生症等病,疗效显著,红产后子宫复旧^[4-8]、药物流产^[9-13]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乳安片治疗乳腺增生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乳安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16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n=108)、三苯氧胺组(n=104)和乳安片组(n=104)。联合治疗组用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乳安片治疗,三苯氧胺组及乳安片组均为单药治疗,经期停药,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4%,三苯氧胺组总有效率76.9%,乳安片组总有效率61.5%。单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间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率11.1%,三苯氧胺组不良反应率4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乳安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满意,优于单用三苯氧胺或乳安片,且不良反应明显降低,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13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132例.并与甲基睾丸素治疗的76例作比较,结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药合用治疗乳腺增生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增生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占乳腺疾病的首位。研究表明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乳腺上皮的增生明显增加了癌变的危险。笔者自2003年以来运用自拟消肿汤配合针灸治疗乳腺增生60例,取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的按摩治疗浅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乳腺增生是乳房部的一种非炎症疾病.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同时或相继出现形状大小不等地硬结肿块,表面光华,推之移动,生长缓慢,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本病多发于20至50岁女性.近年来,乳腺增生发病率逐渐增高,且趋年轻化,但仍以生育后女性居多,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6.
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2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4年开始,我们应用自拟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20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300例乳腺增生门诊患者均为女性,经临床手检、彩超检查,严格筛选,排除恶性病变后随机分为2组,应用乳癖消治疗200例(下称治疗组),口服乳块消片治疗100例(下称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乳块消方(RKX)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乳块消方5.8,11.6,23.2 g·kg-13个剂量组,三苯氧胺组,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肌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的方法复制乳腺增生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药物治疗。测定乳房直径和乳头高度、脏器系数、血清性激素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液流变性,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乳块消方能明显减小大鼠乳房直径、乳头高度和乳腺小叶数、小叶内腺泡数,此外,明显降低血清雌二醇(E2)、催乳素(PRL)水平,提高孕酮(P)水平,增加SOD活性,抑制胸腺系数减少。结论:乳块消方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增生病多发于女性,以乳房包块、结节、胀痛为主要表现,西医常采用手术切除及抗菌素治疗,但复发率高.我们从去年以来用中医辨证配西药治疗本病104例,疗效满意,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乳腺增生,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