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2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完全免费 | 414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524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190篇 |
2013年 | 191篇 |
2012年 | 265篇 |
2011年 | 309篇 |
2010年 | 279篇 |
2009年 | 233篇 |
2008年 | 233篇 |
2007年 | 211篇 |
2006年 | 222篇 |
2005年 | 228篇 |
2004年 | 250篇 |
2003年 | 250篇 |
2002年 | 251篇 |
2001年 | 249篇 |
2000年 | 225篇 |
1999年 | 164篇 |
1998年 | 195篇 |
1997年 | 165篇 |
1996年 | 157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12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的522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8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其中,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蕴结、湿热内蕴、湿热蕴脾可以用“湿热内阻”统括。结论肝郁脾虚和湿热内阻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抗纤保肝汤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27例),分别给予抗纤保肝汤及一般保肝药物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肝功能变化及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各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A、PCⅢ、C-Ⅳ、LN、TGFβ1、TNF-α显著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1),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肝纤维组织减少。结论:抗纤保肝汤具有显著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将256例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辨证分成肝胆湿热(A)、肝郁脾虚(B)、肝肾阴虚(C)、脾肾阳虚(D)和瘀血阻络(E)五个证型,观察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A型ALT、AST、TBiL及IgG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脾肿大率低于其他证型(P<0.05);B型仅次于A型,即ALT、AST显著高于除A型以外的其他证型(P<0.05),脾肿大率也相对较低;E型的特点是脾肿大率高,IgG值为最高(P<0.05)。HBeAg阳性率有在实证中较低而在虚证中较高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肝脏不同的病理变化是慢性乙型肝炎搂不同中医证型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对13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分析各种证型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按传统辨证方法133例患者可分为5型: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不同证型之间肝组织病理分期,分级有明显差异,肝郁脾虚型S1,G2较多,湿热中阻型S2,G2,G3较多,肝肾阴虚型S3,G2,G3较多,瘀血阻络型S3,S4,G4较多。提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病理学基础;肝郁,湿阻,阴虚,阳虚,瘀阻的发展变化,其病理学基础是肝脏炎症的逐渐加剧,纤维化程度的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丹参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应用大剂量丹参治疗经病理证实的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AH)伴早期肝硬化患者21例,另设立对照组19例,经1年半临床观察(3个月住院治疗,6~15个月停药随访),结果提示治疗组对改善患者症状、体证、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有明显效果,说明大剂量丹参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sIL—2R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sIL-2R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162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层得接中医辨证分成5型,同时以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水平,结果:湿热内阻型和瘀血阻络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可溶性白细胞人素2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肝郁脾虚型和脾肾阳虚型最低,结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石榴皮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体外灭活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体外试验随石榴皮水提液浓度增高,HBV病毒形态出现成团聚集、外壳缺失、核壳破裂;并剂量依赖地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对病毒抗原抗体结合抑制的机理与特异性抗体免疫结合作用不同。提示可将石榴皮制备成阴道栓剂以预防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染细胞系(2.2.15细胞株)为模型,对复方华蟾素口服液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半数抑制剂量(ID50)分别为0.08mg/ml和0.07mg/ml,半数中毒剂量(CD50)为2.5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HBsAg31.3、HBeAg35.7 相似文献
9.
应用复方银杏叶冲剂治疗86例慢性乙型迁延性和活动性肝炎早期纤维化患者,疗程3个月,以血清层粘连蛋白、血清Ⅲ型胶胶原肽、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部分光、电镜活检为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后PⅢP、LN、SOD、MDA均有明显下降(P<0.01),病理活检也证实肝纤维化进程获得缓解,从而表明复方银杏叶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纤维化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的传染性肝病。全世界已有 2 0多亿人口被感染 ,约 3亿 5千万人成为慢性HBV感染者( 1,2 ) 。慢性携带者易于发生肝硬化与肝癌 ,全世界每年有 10 0余万患者死于肝病( 1) ,其中 1/ 3在中国( 3 ) 。慢性乙型肝炎可用α干扰素或拉米呋定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