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99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72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七的临床运用和实验研究概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Px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根茎。生于山坡林荫下,主产云南、广西、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有野生。临床使用表面光亮呈棕黑色,称为上品。夏秋采集充实饱满的“春七”较“冬七”为佳。张德氏实验[1]其蒸制后比生品、油炸、醇、水浸的三七总皂甙增加。 三七性甘、微苦、温,有小毒,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之功。治吐、咳、衄、便血及产后恶露不下、外伤出血、消痈肿止疼痛作用。1 药理研究1.1 早期实验得知三七的化学成分,主要含三七皂甙A(Arasaponin)和B,以后陆续分离出三… 相似文献
2.
柴胡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运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柴胡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供药用。中国药典收录有两种:柴胡Bup lerum dc和Bup leurum.scorzonerfolium W ILLD.前者称北柴胡,后者称南柴胡。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之为地熏、茈胡。本品嫩者入菜,老者采而为柴,故苗有芸蒿、山菜、茹茸之名;根名柴胡, 相似文献
3.
4.
生姜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姜Zingiber offieinale(willd.)Rosc。为常用中药,也是常见的食物调料。在我国,食姜已有3000年的历史。春秋时,孔子在《论语·乡党》中就主张:“每食不撤姜。”意思是说一年四季,每日都应该吃姜。《神农本草经》说:“久服去臭气,通神明。”这大概就是孔子食姜以养生的原因了。…… 相似文献
5.
大黄注射液制备及其动物实验与临床运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固体分散物熔融法制备大黄提取物静脉注射液,并对药物含量及血液中药物浓度进行了,经动物实验及对临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除临床症养上,几项主要生化指标也有一定的疗效改变。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汤在中风后遗症中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风又称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旦发病将留下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笔者从1995年以来,宗六味地黄汤主方,随症加减化裁,治疗20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20例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均在47~83岁之间;50岁以下... 相似文献
7.
8.
9.
灯盏花及其制剂临床应用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师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5):46-47
灯盏花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m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省区,首载于《滇南本草》,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灯盏花性寒、微苦、甘温辛,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的功效。灯盏花素是从天然植物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活性成份,为灯盏花甲素、灯盏花乙素的混合物,主要为灯盏花乙素。现代药物研究证明,灯盏花素具有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降血脂、促纤溶、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