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1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完全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00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100篇 |
2010年 | 123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中药功效分类与药性系统间的内在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临床中药学>教材为蓝本,统计分析326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分类与中药药性(性能)之间的关联性,总结规律,拟为深入探索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研究思路.结果 显示,不同类别中药具有特定的"四性-五味-归经-作用趋向"(药性系统)构架,与功效有着必然联系,且具有规律性.因此,主张以功效为线索,按类把握药性系统构架特征,探索各个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并关注每类药物的物质基础在药性系统中其生物效应表达的特异性、层次性,以科学阐释中药的"性一效"内涵. 相似文献
4.
生地黄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8)
地黄别名酒壶花、山烟、山白菜。来源: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化学成分含梓醇(catalpol)、多种氨基酸和糖、甘露醇、?-谷甾醇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性味归经:鲜地黄性寒,味甘苦。地黄性寒,味甘。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 相似文献
5.
试论平性药"体平用偏"的药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中药药性的讨论,最难获得一致意见的,莫过于对平性药药性的认识.主张药有平性者认为,一药一性,自古至今,各种本草都记载有大量的平性药,不可否认;主张药无平性者认为,药物治病当是“以偏纠偏“,“平“则不能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所谓“平性“药能用于治病,便肯定有偏性,不是偏温就是偏寒,故“真正的平性药并不存在“[1].…… 相似文献
6.
马钱子的炮制、毒理及合理应用浅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维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57-58
马钱子生品有大毒,需依法规范炮制。不同的炮制方法对马钱子生物碱的影响有差异。有效量和中毒量接近,要掌握马钱子的中毒机理、中毒症状及解救办法。所以,要合理应用马钱子的炮制品及其制剂。 相似文献
7.
中药有效成分群组方技术研究若干基础瓶颈问题及数理特征化思路的提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群组方技术研究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以数理特征化方法解决.方法:根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与人体作用的本质,结合中医药学科的属性、特点及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分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现状及中药有效成分群组方技术研究面临的若干基础瓶颈问题,提出数理特征化解决方法及思路.结果:中药配伍规律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和充实,形成了以单味中药材为基础,"七情"配伍规律为指导,按君、臣、佐、使组方层次临床遣方用药的完备组方理论.与西药相比,中药为具有自然界原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多成分有机整体,在初生、次生代谢酶系,特别是CYP450家庭酶的作用下合成,进入人体内能被人体以CYP450家庭酶为主的酶系按"网通虹势"规律代谢,并与人体内的初生代谢酶系(受体)按作用定律产生"反治互补"的药理效应,体现多重遗传谱学性特点.以"网通虹势"多重遗传谱学为主线;以"数理特征化"为表达语言;以系统动物指标与数学建模,有效成分辨别技术为核心研究内容;以信息优化处理软件及数据库建设为辅助手段,以获取最优有效成分群组合形式为归缩,建立基于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群基础上的中药复方组方技术研究平台.结论:中药有效成分群组方技术按中药与人体的作用本质--"网通虹势"多重遗传谱学数理特征化方向展开研究,应建成人体与自然界生物体之间信息交流、动态代谢量变、网络效应、遗传多态作用的普遍规律研究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临证指南医案》虫类用药特点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清代医家叶天士学识渊博,才思敏捷,用药轻灵,治病多奇中。其平生忙于诊务,著述甚少,《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是由华岫云等收集叶氏医案最多,收集病种最全,整理得最好的一部医案,成为中医临床指南性著作,其中偶用虫类药,且有独到见解,现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谈谈目前中药的质量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汉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6):112-113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宝贵遗产,几千年来为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治病防病上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如何加强和提高其疗效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在临床实践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和中药治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