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30篇
  免费   187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70篇
基础医学   216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3066篇
内科学   786篇
皮肤病学   130篇
神经病学   284篇
特种医学   4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45篇
综合类   7079篇
预防医学   2315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12583篇
  72篇
中国医学   3035篇
肿瘤学   677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18篇
  2021年   1080篇
  2020年   1215篇
  2019年   801篇
  2018年   457篇
  2017年   1079篇
  2016年   1033篇
  2015年   1201篇
  2014年   2420篇
  2013年   2424篇
  2012年   3175篇
  2011年   3112篇
  2010年   2757篇
  2009年   2440篇
  2008年   2719篇
  2007年   1458篇
  2006年   903篇
  2005年   525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的首选药物。但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引起血糖升高、血压升高、脂质代谢异常、钙的吸收代谢及骨形成异常、感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心血管问题,及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骨坏死等不良反应。因此,了解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并掌握相应的应对手段对临床治疗口腔寻常型天疱疮十分必要。本文将综述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口腔寻常型天疱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及护理措施,对于降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术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接受自体PBSC采集术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这160例患者人院顺序号的奇、偶数,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于研究组患者,移植护士在患者接受自体PBSC采集术前、术中、术后,均对其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取实时的、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及护理措施.对于对照组患者,移植护士在自体PBSC采集术前、术中、术后,均对其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统计学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PBSC采集术的常见不良反应(焦虑/恐惧、失眠、食欲减退、低钙血症、血流不足、穿刺部位血肿、疲劳)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2组患者性别、病程及疾病类型构成比,以及年龄、人体质量指数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焦虑/恐惧、失眠、食欲减退、低钙血症、血流不足和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333,P<0.001;x2 =14.444,P<0.001;x2 =5.270,P=0.022;x2 =12.101,P<0.001;x2 =6.632,P=0.010;x2 =7.779,P=0.005).2组患者疲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植护士合理的综合干预及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接受PBSC采集术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其焦虑/恐惧、失眠、食欲减退、低钙血症、血流不足和穿刺部位血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髋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乐葆、外敷伤柏膏、患肢制动和适当功能锻炼等治疗,观察组以痛点为中心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同时结合患肢制动和适当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髋关节活动度( Harris评分),以及随访12个月后的髋关节活动度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和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AS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Harri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活动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疗程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ESWT是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的有效方法,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度、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地西他滨为主方案治疗初发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2例初发老年AML患者,应用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对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1个疗程达完全缓解(CR)者6例,部分缓解(PR)者5例,未缓解(NR)者1例.6例CR患者中1例在第6个疗程后复发,其余在随访中仍CR;5例PR患者中2例经2个疗程化疗后达CR,1例在第2个疗程化疗后复发,2例在第3个疗程化疗后复发.1例患者经2个疗程化疗后NR,因肺部感染死亡.4例复杂核型患者中3例疗效差,1例达CR,但最终仍复发;其余8例+8、-X或正常核型患者中7例短期达CR.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感染,所有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初发老年人AML近期疗效好,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药物治疗肺癌患者致不良反应是否可以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药物治疗,从而使患者能够继续从中获益.方法 回顾性总结接受过EGFR-TKI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因严重不良反应而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药物的病例,分析疗效和安全性.从Pubmed中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文献总结分析.结果 共有4例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换用另一种EGFR-TKI,其中男性4例,女性0例,中位年龄55岁(45~78岁).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3例(4级2例、3级1例)、皮疹(过敏性紫癜)1例.药物转换从厄洛替尼换为埃克替尼1例,埃克替尼换为厄洛替尼2例,吉非替尼换为埃克替尼1例.更换药物后,未再出现类似严重不良反应.检索文献,共有13篇文献报道了54例因不良反应换用另一种EGFR-TKI治疗的病例,其中多数因肝毒性从吉非替尼换为厄洛替尼.结论 使用EGFR-TKI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肺癌患者,需要权衡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的获益与风险.如获益大于风险,在严密的监测下,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可能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策略.但因病例数较少,尚需进一步收集病例,并研究其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托泊替康(TPT)和伊立替康(CPT-11)单药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TPT 1.2mg/m2静脉点滴第1~5天;CPT-1165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点滴化疗,3周一个化疗周期,共进行2~6周期。治疗开始后随访6~20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延迟性腹泻、肝功能、血小板计数、贫血等资料,评价近远期疗效,观察二者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TPT组白细胞减少比例(64%)高于CPT-11组(32%),有统计学差异(P=0.048),而CPT-11组延迟性腹泻发病率(64%)显著高于TPT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托泊替康和伊立替康单药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的近远期疗效无差异,伊立替康组骨髓抑制轻于托泊替康组,但胃肠道不良反应比托泊替康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顺铂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顺铂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加顺铂化疗方案,21天为1个周期,观察比较两组患者2个周期以上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为52.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57%,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为7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方面,具体表现在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高血压、蛋白尿和鼻出血、咳血等方面,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后患者能够继续接受化疗.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顺铂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与培美曲塞加顺铂化疗方案相比,疗效更加显著,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更高,没有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患者的耐受性比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方案治疗肺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100例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康艾注射液+培美曲塞+顺铂)和对照组(培美曲塞+顺铂),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均为50%,两组比较无差异.治疗组患者1~3级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4%、12%、76%,对照组分别为62%、36%、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减少及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0.4%、56.6%,2年生存率分别为27.4%、29.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顺铂方案治疗肺腺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中医药一线联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卡培他滨(DOX)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该方法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影响.方法 选取216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试验组患者采取中医药一线联合DOX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DOX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存情况进行比较,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肝肾功能损伤、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降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药一线联合DOX化疗方案可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ORR及生存率均高于单纯DOX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西酞普兰组,每组30例,分别口服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6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总有效率为86.67%,西酞普兰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第1周末起,西酞普兰组治疗第2周末起汉密顿抑郁症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治疗第1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显著低于西酞普兰组(P <0.01),其他治疗时点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西酞普兰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与西酞普兰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